做法,提高了基层特别是乡镇街道一级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坚持一月一排查、每月一上报、两月一通报(乡镇、街道半月),许多地方实现了小矛盾不出村(居),大矛盾不出乡镇(街道)。
坚持律师参与接访、公证介入村委会选举等行之有效的做法,加大诉讼调解力度。全面组织开展了党政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带案下访”活动;进一步落实政策,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和包保防控工作,坚持不懈地开展了军队退役重点人员稳控工作。20*年,全市群众越级上访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去省上访总人数较上年下降了4个位次。四是健全服务经济建设工作机制。坚持对在建重点工程实行“四个一”挂牌保护,对所有重点工程全部设立综治信息员、综治联络员、治安管理员、法律服务员等“四大员”。组织开展了为期40天的“严厉打击危害重点工程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先后集中开展了重点工程及周边治安秩序专项整治“百日行动”、火车站及周边地区治安秩序专项整治、清理铁路沿线废旧金属收购站点等一系列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强铁路沿线治安整治,巩固了车上“押”、地上“防”、公安“打”、进村“教”的有效办法,保持了铁路运输的安全运行,秩序良好。五是健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机制。继续深化与“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开展了“追逃找回一批、转化攻坚一批、打击处理一批、包保控制一批”的专项斗争和专案打击工作,较好完成了“三个零指标考核”。特别是积极开展农村反邪教警示教育,将农村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纳入了第三批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将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探索了新形势下维护全市社会政治大局持续稳定的路子。
三、加强领导,强化工作督促检查。我们高度重视建设“平安*”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对建设“平安*”工作的组织领导,从市到基层都建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综治委主任,行政一把手任第一副主任的综治工作机构;加大了经费保障力度,市、区两级财政专门列支综治专项经费人均达0.35元,每个社区每年安排综治工作经费5000元。我们还把加强督查工作作为推进平安建设工作的重要环节。按照市委、市政府意见,市综治委切实加强了对各地区、部门的督促指导,先后制订下发了《市平安乡镇(街道)考核办法(试行)》、《市“平安乡镇(街道)考核实施细则(试行)》和《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等文件,开展了多次工作督查。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单位也相继出台了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强化督查,促进了本地、本系统平安建设工作的落实。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线,以建设“平安”为抓手,以政法队伍建设和基层基础建设为保障,真正把平安建设这一符合淮南实际的重要工作摆上位置,认真开展“工作落实年”活动,力争把淮南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安全的地区之一。我们将重点做到“加大五个力度、从五个方面下功夫”。
加大五个力度:一是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力度。继续推行纪检、综治、司法、信访“四位一体”抓调处的经验做法,着重抓好县区以下工作制度、机制和工作网络建设。加强对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的风险评估和预测,强化情报信息工作,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功能齐全、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防止矛盾激化,努力预防和减少“民转刑”案件的发生。二是加大防控体系建设工作力度。认真落实〔20*〕28号文件,突出社会面、城市社区、城镇中心区等重点区域和案件多发季节、时段的防控。强化压发案工作,努力遏制抢劫抢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