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重建设、轻规划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在城镇建设中存在边建设、边规划,建设牵着规划走的问题,不能从城镇建设的环境、生态、发展趋势出发,造成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依然较低,服务功能仍不完善,削弱了城镇对农民的吸引力,也降低了前来投资者置业、创业的热情。二是城镇建设中社区建设滞后。目前,我镇城镇居民居住比较集中,建成了许多居民小区,加强社区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要加强社区的医疗、环境卫生、社会治安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小区居民排忧解难,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社区在管理城镇、提高城镇综合服务功能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三是城镇管理方式比较粗放,管理体制不够理顺,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形成,致使违章占道、乱摆乱放、乱停乱靠等顽症还未得到根除,集贸市场和部分小街小巷环境状况较差, 制约了城镇管理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发动群众参与城镇建设和管理不够。四是土地流转机制还不够规范。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是中央农村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缺少具体实施细则,在土地流转程序、流转手段、流转档案管理等方面缺乏统一规定,使许多在外务工、经商的农民担心土地流转后生产没有保障,舍不得将土地流转出去,给土地合理流转带来了很多困难,造成了想扩大规模经营的农民没有多余的土地,制约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影响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形成和推进,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五是城镇建设缺乏支撑产业。我镇地处*市郊,但第三产业相对落后,没有跟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更缺少大项目带动,从而导致失地农民就业和生计难以得到保障,极大地制约了城镇快速发展。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城市意识、规划意识、精品意识树得不牢有较大关系,特别对我镇在对接*、沿黄城市带建设中的定位认识不足。
(四)社会事业发展不协调,民生问题有待改善。改善民生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环节,经济与社会发展还有不协调的地方。一是社会保障救助体系不够完善,保障水平还不高。城镇居民和农民社会保障程度较低,整体处于广覆盖、低水平的现状。二是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力度不够,大部分失地农民无法满足园区企业就业安置需要,导致了失地农民进入企业务工的动力不足。三是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不够完善,大部分失地农民没有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较低,参保率仅为13%。以上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民本意识树得不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带动和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五)社会管理服务方式单一,缺乏干事创业的决心和魄力。一是管理理念还存在不适应。部分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还不充分,对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仍习惯于指令式指导、凭经验办事,研究得不够深、不够透、不够细。二是管理方式还存在不适应。在履行监管职能上,有时自觉或不自觉地沿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习惯用直接管理方式去管理间接的事务,用单一的服务手段去管理综合性的问题,用管制性方式去开展服务性的工作。三是争先进位勇于创新的意识不浓。在干工作方面,有自我感觉差不多的思想,致使思想和工作站位不够高,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意识不够强烈,干大事业、求大发展、创大业绩的决心和魄力不足。面对产业结构调整等重点难点工作,需要进一步在一鼓作气、一抓到底、抓出实效下功夫。同时,由于一些公务员的素质、技能与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不相适应,宗旨意识、服务意识淡薄。
(六)党的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驾驭科学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镇领导班子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素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