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确立战略地位,优先发展教育现代化
1.优先发展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社会整体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基础地位和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我们充分认识加快街道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今天的教育作为十年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来对待。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近年来,*街道牢固树立满意教育、和谐教育、素质教育“三种理念”,统一规划、统筹资源、培育特色、集约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品牌建设。
2.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为了加强对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领导,街道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教育现代化建设,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教育现代化建设纳入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健全教育现代化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及时研究解决涉及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做到“三个少不了”,即街道党政联席会议和月前例会少不了对教育现代化工作的回顾小结和安排,街道办事处主任会议少不了对教育资金的安排研究,街道建设项目的推进中少不了教育的项目。
3.制定规划描绘蓝图。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教育现代化工作,早在20*年初,街道第四次党代会工作报告中就提出:“巩固教育强镇创建成果,推进教育优质持续均衡发展,推动教育强镇向教育现代化跨越,促进教育事业与经济建设、农村现代化建设同步前进”,并制订了《*街道20*—2*0年教育现代化发展规划》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同时成立了以办事处主任为组长,分管副书记和副主任为副组长、各有关办公室主任和校长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排出了创建的具体日程,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保证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4.部门重视密切关注。街道领导充分认识到教育的战略地位与作用,树立教育现代思想,处处关注教育现代工作。无论是党工委还是人大、政府,历任领导均把教育工作作为党工委、办事处工作的重中之重,列入议事日程,街道党代会工作报告中有教育工作,办事处经济工作报告中有教育工作,人大工委的执法评议中也有教育工作。
5.联系学校排忧解难。街道建立党政领导与学校联系制度,积极倾听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切实为学校排忧解难,充分增强了教育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活力。党委和政府每年召开2次以上会议专题研究教育发展工作,及时解决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以*小学扩建工程为例。*小学位于**西路商贸中心,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占地仅17亩,按照当初的设计标准,其使用功能已无法满足现代化学校的教学要求,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教育的需求。早在20*年,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就决定扩建*小学。六年多来,我们在学校西边征用扩建用地6亩,拆迁安置居民36户,改造道路150米,召开各有关部门参与的协调会议8次,仅区政府就发了三次会议纪要,规划调整了三次。在各任领导锲而不舍的努力下,*路小学的扩建工程终于圆满竣工,为街道争创*市教育基本现代化合格乡镇打下了基础。
6.依法办学尊师重教。街道认真执行《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办学。尊师重教在*街道有着优良传统,在全区率先为教师解决集资建房,率先为教师办理医疗保险。自*街道成立以来,每年教师节街道都要召开庆祝大会或先进教师表彰会或骨干教师座谈会,班子领导走访慰问病重教师和离退休老教师。为了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进一步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确保学校、幼儿园的长治久安,街道制订了综合治理校园周边环境工作制度,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