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党政报告 >> 正文
中学完善体育教育发展报告

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要求。

  4、学校卫生保健人员专业培训。我校卫生室工作人员参加过学校卫生专业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

  (二)b6体育卫生设施设备

  1、体育运动场地。学校对体育运动场地分类造册登记,汇总统计后,计入正在建设的场地,田径运动场、篮排球场地基本达到了《*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的要求,乒乓球场地仅有一校区符合要求,但操场面积太小,尚达不到标准要求。本小项自评-10分。

  2、体育器材。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以及模块选项教学的推行,体育器材需求量不断增加,而我校体育资金短缺,体育器材配备远远达不到《*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要求,学校应积极筹集资金,尽快购置常用体育器材,以满足体育教学、课余训练及运动竞赛的需要。本小项自评-15分。

  3、卫生保健设施与设备。我校卫生室现有设施与设备能开展一般的医疗、急救和保健工作,与《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存在较大差距,现在正筹集资金准备购置。本小项自评-15分

  4、教室采光照明条件。完全符合《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规定。

  5、学校课桌椅。完全符合《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规定。

  6、学校食堂卫生条件。我校食堂具有卫生许可证,食堂工作人员定期体检,均有健康证,食堂设施和卫生条件基本符合《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规定。

  7、学校安全饮水条件。为保障师生用水需要,学校目前正在打井,学校安有锅炉房,免费为师生供应开水,各办公室、教室配有饮水机,不限量供应纯净水,确保饮水安全卫生、供量充足。

  8、学校厕所条件。各校区厕所设置和卫生条件均能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要求。

  (三)b7公共体育卫生服务

  1、学生体检。学校每学年组织在校生到区人民医院或区妇幼保健站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学生参检率100﹪,但体检材料不全,自评-4分。

  2、意外伤害与应急管理。学校建立了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各校区每学期都组织消防逃生演习。学校还与家长沟通,为每名在校生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3、疾病预防与保健。学校卫生是加强对常见病、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协同政教、总务处搞好校园灭鼠、杀虫、消毒等工作,适时进行免疫疫苗接种,建立有效免疫屏障,将疾病预防和监控放在重要位置。

  4、学校卫生监督。学校认真接受卫生部门的监督检查,并自觉进行自我检查,出现问题能够及时整改。

  5、公共体育设施开放。学校内未建有公共体育设施,我校体育场地器材是学校的固定资产,是学校开展体育工作的物质保证,师生无偿使用,不对外开放和借用。

  (四)b8建立体育考试制度。我校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测试和体育课考核,并进行新生入学体质测试。

  四、a4评价机制

  (一)b9建立体质健康监测制度

  1、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测试。各校区各级部严格按照《*中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测试实施细则》要求,每学年组织一次测试和等级评定,并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全面了解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2、组织学生视力状况监测。各校区每学年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4次监测,监测率达到了100﹪。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民政局廉政建设自查报告
       教育局强化廉洁自律发展报告
       民政局强化民主教育管理报告
       检察人员廉洁教育报告
       民政局创新教育发展报告
       中学加强小金库治理报告
       文化市场经营管理报告
       水务局安全生产整治报告
       小学体卫艺教育自查报告
       工程公司安全整治报告
     
    中小学校长安全法律法规培训暨冬…
    科级干部思想教育整改措施
    税务局财务出纳报告
    共产党员要学校发展中充分发挥先…
    慈善捐款动员会讲话
    优秀大中专毕业生事迹报告会讲话
    医院对于创建状况汇报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主要任…
    农业产业化会讲话
    学生要点
    中学生辅导教学站规划建设意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管理工作意
    完善统计工作机制实施意见
    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工作意见
    完善行政工作联系制度实施意
    中学学籍管理实施工作意见
    完善双票一审制的工作意见
    乡镇人口管理完善工作方案
    乡镇统一战线完善发展意见
    总理和中学师生的交会流
    党政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