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9年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总结
(一)点上工作
1、围绕“生活宽裕”,建立帮扶机制。按照城乡公共基本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的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对市直部门挂村帮扶资金每年每村不少于2万元的要求,建立帮扶机制,在财力困难的情况下,2009年我局帮扶“三村一镇”资金8万元,无偿提供消特灵等消毒药2吨,帮助特困大学生1人1000元,为农村社区建设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2、围绕“生产发展”,提供科技服务。充分发挥畜牧水产专业优势,整合市、县、乡三级专业技术人员和村级动物防疫力量,组成科技服务组,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先后在“三村一镇”举办畜禽养殖及疫病防治技术培训班10多期,培训人数达1000多人次,赠送畜禽养殖技术和水产养殖技术手册2000多册、养猪技术流程挂图1000多张,深受农民欢迎;培育畜牧水产养殖科技示范户52户,组建农民养殖合作组织5个,为农民提供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种苗饲料供应、疫病防控、信息流通等全方位服务,使农民得到效益。
3、围绕“乡风文明”,营造和谐氛围。一是开展公民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举办公民道德和家庭美德知识讲座,教育村民做一个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尊老爱幼、互助友爱的好公民。二是开展群众性文娱活动。帮助完善党员活动室、老人活动中心、青年文化俱乐部和村民体育健身点,经常性地组织开展活动,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提升农村社区文明程度。三是抓好医疗卫生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建立村医疗卫生所,配备赤脚医生和计生协管员,配合乡镇卫生院和计生办,做好农村妇女、儿童医疗保健巡查工作,做好每个阶段计生对象的放环和结扎工作,做好已婚育龄妇女查环查孕工作,做到以人为本,维护国策。四是开展平安村建设。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力度,举办法律知识培训班,使农民懂法、守法;配备村治保、调解员,建立治保、调解委员工作责任制,协调处理村与农户、农户与农户之间各类矛盾纠纷,把矛盾纠纷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维护农村社区安定稳定。
4、围绕“村容整洁”,完善基础设施。帮助挂点村成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挂靠在村委会,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依托党员活动室、青年文化俱乐部开展各项活动,吸引了许多农村青年积极参与。紧密配合村两委,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铺设3条进村水泥路约3.5公里长,安装村主干道路灯42盏,建设村级供水工程,改善村民饮用水质量,接通有线电视和电脑宽带线,维修小学校舍危墙、厕所和蓝球场,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建立18个垃圾箱和3个焚烧炉,配备卫生保洁员,做到定时清运垃圾,保持村容村貌整治,为村民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5、围绕“管理民主”,加强制度建设。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实施“村里的事村民要知道、要参与、要做主、要监督、要满意”的“五要”工程。推进农村社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一是民主选举。建立村民自治组织选举制度,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对社区自治组织的领导,认真做好每三年一届的村民自治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二是民主决策。建立村两委民主议事制度,将村民普遍关心、反映强烈、涉及村民切身利益,以及对村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或其它特别重大的村务事项,实行“一事一议”和民主听证;三是民主管理。建立村民代表参与村务工作民主管理制度和村务公开制度。设立村务公开栏,每月将村财收支、发展党员、计生对象落实情况、征兵工作、资金补助和公益捐款等内容向村民公开一次,增加村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