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财政支出实现19.79亿元,增长215.6%。
工业经济较快增长。县境内全部工业实现总产值36.46亿元,增长29.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29.02亿元,增长27.9%;规模以下工业实现产值7.44亿元,增长30.2%。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1.88亿元,增长10.5%,占gdp的比重达到34.2%,提高了1.9个百分点。强化要素保障,企业灾后迅速复产、加速成长,新培育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2户、5000万元至1亿元企业3户,新进规模企业8户,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7亿元。大力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开发领域不断拓展,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快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完成了白(水)金(溪)线产业园区规划编制,园区新增基础设施投资1亿元,新入园项目23个。
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大灾之年粮油生产喜获丰收。畜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52.7%,茶叶、蚕茧、水果产量分别增长36.4%、32.3%和64.3%。大力推进现代农产品基地建设,新建标准化种植基地5.4万亩、标准化养殖小区10个,建成全省首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进入全省茶叶产业十强县行列。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东河食品、米仓山茶业实力明显增强,天星蔬菜公司、东河红祥养鸡场、东河牧业种猪场年销售收入均突破500万元,探索建立了蚕桑产业风险基金,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面达到53%,农产品商品率达到70%,农产品加工率达到41%。积极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米仓山茶叶创建为全省著名商标。以黄(洋)金(溪)线和旺鼓旅游线为重点,联片推进生态小康新村建设,建成了普济清江佳苑全市首个农村社区。
第三产业恢复性发展。编制了《*县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米仓山、苍王峡、鹿亭温泉的详细规划,完成了米仓道旅游资源调查;启动了全市旅游发展大会筹备工作,重点景区建设全面推进,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75亿元。建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网点159家,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加速形成。新建成凤冠酒店、米仓山大酒店和欣然商务酒店,启动*宾馆创四星级旅游饭店工作。住宿餐饮娱乐业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稳步发展,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灾后消费市场趋于活跃,私家车等大宗物资保有量明显增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47亿元,增长15.0%。
三、项目工作在攻坚中推进,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紧紧抓住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机遇,深入开展项目攻坚,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抓好项目,多头牵引、多元投入、多措并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8.62亿元,增长55.5%。
大力实施产业发展项目。振华矿业钒资源综合加工生产线一期、北部电力环网、东河食品异地技改扩能、泰丰酒业异地技改扩能等46个项目竣工投产或基本建成,广旺200万吨水泥、煤矿技改扩能等35个项目加快推进,匡山100万吨水泥、攀成钢60万吨焦化、达钢20万吨离心球墨铸铁管等23个项目开工建设,120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厂项目与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成功签约,工业完成投资10.68亿元。东河现代畜牧产业示范园区初具规模,大鲵养殖项目完成养殖基地建设,汶水以工代赈新农村示范片项目被评为全省以工代赈优质工程。红军城、鹿亭温泉、苍王峡景区开发项目抓紧推进,米仓山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
强力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围绕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建成了东河三桥,完成了城市供水管网西扩、滨河北路及滨河中路东段道路改造工程,新建了县人武部、县环保监测中心等公用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