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决策,生产经营中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高素质的科技型、经营型人才。经营管理简单粗放,内部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3、非公有制经济质量效益不高,发展不协调。在私营企业中大部分企业的设备、工艺落后、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效益不稳定。从行业分布上看,服务业、交通运输业、零售业比重较大,参与农业产业化、小城镇建设和经营性公益事业建设的民营经济很少,且发展滞后,特别是在高科技产业发展方面,至今还是空白。
4、规模小,产业链条短,集群优势不突出。缺乏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在同行业占主导地位的大型产业集群。不少企业产品雷同,专业化分工不明确,产品关联度低,没有真正形成众多企业相互分工合作的产业链条。
5、软硬件建设不配套。技术研发、产品检测、信息服务等支撑体系不健全,硬件建设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经营环境。这些问题,务必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四、2010公有制经济工作计划
1、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县出台的各项扶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努力营造适合于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全县范围内开展2次政策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工作,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对主要职能部门开展行风评议,进一步整治和优化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组织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减负治乱专项治理工作,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
2、优化产业结构,为非公有制经济拓宽发展领域。从我县的资源优势和市场取向看,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农业产业化、小城镇经营性基础设施,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后劲的策略。通过出台新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中来,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兴办涉农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储藏业、营销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这样,既发展壮大了非公有制经济,又促进农民在产业化多环节中增收,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3、创新经营机制,为非公有制经济增添发展活力。个体私营企业要想求生存,谋发展,必须引入新的理念和新的机制。首先要创新管理,依托资源优势,积极投入到农产品深加工中去,创新管理模式,强化企业管理,真正把特色产业及品牌做精、做强,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次要创新机制。要坚持产权制度创新,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高效化。
4、打破制约瓶颈,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发展后劲。制约我县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人才、资金、技术三个方面。
(1)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人力支持。一方面积极引进人才。要不断强化人才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因素的认识,引导个体私营业主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从更宽广的区域、领域以提供更为优惠待遇的承诺,引进我县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这是目前解决紧缺的高素质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的最有效、最捷径的办法。另一方面要搞好人才培训。积极组织个体私营业主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利用各种方式全面提高经营者管理水平,提高全体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创新意识。
(2)进一步加大融资招商力度,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要在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域外资金来投资兴业,鼓励和组织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去参加国家、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