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网络的实施意见》(温政办发〔20*〕48号),建立覆盖全市各镇(街道)、村(社区)的基层食品安全群众监督网络,业务上受质监等部门的分类指导。同时,制作了八张动态监管图,即食品企业加工企业总图、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责任图、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行业分布图(含“三图”,水产行业分布图、糖果行业分布图、饮料行业分布图)、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产品风险警示图(含“三图”,高风险产品警示图、中风险产品警示图、低风险产品警示图)。
3、建立监管巡查制度。截止11月18日,共对243家监管企业中177家企业进行了298频次巡查,其中糖果生产企业大部分停产,另有其它12家企业在巡查时停产,1家已不在租用地点生产。巡查时根据要求对巡查情况进行了记录,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54份。同时进行了回访,共18家企业,有的责令整改通知书责令期限未到,还没有进行回访。由于*市豆制品市场准入制度由卫生与工商联合整治,第二批发证刚结束,质监局及时与各部门保持信息联系,对整治后发证的60家豆制品生产加工户,质监局还未全部落实巡查制度。另有几家长期停产的企业无法填写巡查记录,因此,对于计划纳入巡查的企业已全部巡查到位。
4、加强市场准入管理。243家列入监管范畴企业生产的产品中实施qs认证管理的有1*家。对这些企业质监局积极做好引导、扶持和服务工作,通过举办宣贯会,上门指导等途径,讲清申领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程序及要求,使企业明白该做什么、该怎么做。目前我市已通过qs认证并已取证的企业有12家13种产品,主要有大米、食醋、饮用水等产品,已通过现场核查的企业有4家,已申报的企业有2家。同时,督促具备准入条件的企业未申报企业抓紧申报许可证,不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尽快改进,并通过加强年审、巡查等途径加强获证后的监管。
5、加强预警预案管理。为加强我市食品质量安全和违法突发案件的管理,提高对食品安全监管和突发案件紧急处置的快速反应、指挥和协调的能力,出台了《关于印发*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处置产品质量违法突发案件应急预案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市食品质量安全预警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使区域性、行业性食品质量问题由事后整治变成事先预防与监管并重,在整治过程中严格按照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产品质量不达标不放过;处罚教育不到位不放过;质量教训不吸取不放过。
6、加强打假查处。在整治期间,紧密结合打假行动,重点检查了与人民群众和健康密切相关的粮、油、酒、糖果、饮料等食品加工企业78家、专业市场6个、商业门店188家,宾馆饭店10家,查处了生产不合格棒冰、饮料、糖果的7家企业。在打假区域方面,重点检查小企业、小作坊、城乡结合部食品加工者,严厉打击使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在开展桶装饮用水夏季执法打假专项行动中,出动执法人员25人次,检查饮用水生产企业22家,查获1家生产假冒桶装饮用水的企业,捣毁窝点1个。到目前为止,共立案查处了27家食品生产销售企业,涉案金额达5.3万元,罚没款达4.8万元。同时,根据有关要求,严查非法入境肉类;在今年1月,对5家冷库进行了检查,其中对一家从美国进口的肉类产品,要求业主在提供有关检疫证明前不得销售。
二、主要成效和经验
(一)主要成效。通过这次普查整治工作,基本摸清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含个体工商户)的基本情况、安全状况及分布概貌,为今后加强监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核查、巡查以及责令整改等措施,使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安全防范意识增强,依法生产经营的自觉性有了提高。此外,也对各级政府在食品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