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多人次,指导5家水产品生产加工企业通过改造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确保试点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采取“打扶结合、以扶为主,堵疏结合、以疏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策略,引导水产品加工户以组建合作社、合建加工园区等形式,改善生产条件,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创造条件联合获取生产许可证,现已逐步形成三种模式:一是“分散加工型”。如石塘、松门两家海虾产销合作社,实行“四统两分”的生产经营模式,虾米的收购、煮熟、干燥、剥壳等环节由社员分散负责,合作社负责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检测、统一包装,产品由社员分头销售。二是“集中加工型”。如石塘海虾产销合作社,镇政府帮助23户加工户解决60多亩的建设用地,建立虾米集中加工园区,严格按照虾米加工场所质量卫生等要求进行集中管理,并且统一产品标准、统一质量检测。三是“龙头带动型”。如松门镇鱼鲞产销专业合作社,与当地40家加工户签订收购合同,加工户的水产初制品由合作社下订单收购,合作社负责检验、包装、销售等环节,产品质量由合作社把关。经过整治和规范,全市水产品加工小作坊生产经营秩序明显好转,产品质量明显提高,整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以品牌兴市活动为主线,加强宏观指导,在服务创业创新上取得新成效
我们把品牌兴市活动作为创业创新、“三个*”建设的助推器,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对全市质量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不断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品牌兴市活动的积极性。一是进一步健全质量工作的组织体系。年初,协助市政府召开质量工作会议,明确全年质量工作的目标、任务,与各镇(街道)签订20*年质量工作目标责任书,形成层层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充分依靠基层政府,健全基层质监网络,切实发挥基层力量,鉴于各镇(街道)的质量分管领导和质监员岗位变动,对镇(街道)、村(居)、企业等三级质监网络进行重新调整,并以城北街道为试点开展质监工作示范点创建活动,主动协助该街道出台四项管理制度,即全员责任制度、分类管理制度、月查月报制度、平安考核制度,通过探索创新,该街道的质量工作得到有效提升,得到*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且在全市范围得到推广。在此基础上,我们继续以该街道为试点,组建村级特种设备安全协管员队伍,进一步探索村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新路子,从而使质量安全监管的触觉不断延伸、领域不断拓宽、盲点不断消除。二是进一步健全质量工作的激励机制。积极协助市政府对20*年质量工作先进单位、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先进集体进行通报表彰,促成市政府拨出470万元对荣获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省名牌产品的企业和承担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或秘书处)以及参与国家标准起草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不断激发全市各镇(街道)、各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促进产业与企业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为进一步形成政府推动、骨干带动、市场拉动、社会互动的质量工作机制,全面提升*经济的质量支撑力和综合竞争力,广泛动员各镇(街道)积极开展创建*市级和*市级“质量先进镇(街道)”活动,并在工业企业中开展*市质量奖推选活动。目前,在全市各镇(街道)申报的基础上,择优推荐泽国、大溪、箬横、石塘4个镇参加*市质量先进乡镇评选。三是进一步健全质量工作的宣传体系。通过“3•15”、安全生产月、质量月等主题活动,围绕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民生计量、消费品安全等问题,以街头咨询、现场解答、分发资料等形式,深入开展质量法律法规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共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9000余份,接受质量咨询200多起,着力营造以质取胜的良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