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全面提高师德素养,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要通过开展“园丁杯”和师德标兵评选等活动,树立师德楷模,发挥榜样作用,努力营造以德从教、以德治学、以德育人的良好氛围。今天会上印发了《*县关于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若干规定》,目的是通过常态化管理,不断规范教师思想行为和职业行为。要建立教师师德师风档案,加大师德考核力度。对存在严重问题的,在绩效考核、年度考核、晋职、晋级、评先选优过程中,实行“一票否决”,并将考核结果同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同时要大张旗鼓地表彰师德高尚、爱岗敬业、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发挥榜样作用,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争做人民满意的良师。
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县教育主管部门要全面实施第三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加强新任教师岗前培训、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主任培训,帮助教师开拓视野,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要创造条件,为农村地区教师提供更多培训提高的机会,真正从内涵发展上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县教体局要有计划每年地从在编教师中选派一批青年教师通过再教育或脱产培训等方式进行转岗培训,培养一专多能教师,解决英语、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学科教师不足的问题,
加大教师交流力度。县教育主管部门要有计划地开展“城镇支援农村,近城支援边远,强校支援弱校”工作。逐步完善城镇教师到农村、超编学校教师到编制过紧的学校支教的机制,建立县域内“教坛新星”和“教学能手”巡回授课、同一区域内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和教师定期流动制度。县级以上教学能手、教坛新星、特级教师、教研员每年必须到农村学校教授一定数量的示范课。通过互相交流、帮扶,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当前教师年龄老化和结构性缺编问题。继续落实农村学校男满56周岁、女满51周岁初级职称教师退出教学岗位计划,分流消化中小学年龄偏大和不宜从教人员。要加强编制管理,认真清理被占用的教师编制,对各类在编不在岗教师要限期到岗,对不能按期到岗的教师根据政策规定予以辞退。县人事编制部门每年要按照教师自然减员数和紧缺专业教师的实际情况,核定选招人数,通过公开选招一批新教师充实师资力量,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第三,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活力。
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县教育主管部门每年要对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质量进行一次考评,对考评成绩优秀单位给与表彰奖励。各学校也要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开展年度教育质量考核考评工作,对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公开表彰奖励,对教学质量考核连续三年处于末位的教师实行待岗处理。待岗期间,停发绩效工资30%部分。进一步完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星和教学能手评比工作,明确上述人员的职责和待遇,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达到真正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完善中心学校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和深化义务教育“以县为主”体制改革方案,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理顺中心学校人权、财权、事权的关系。针对中心学校校长和初中、小学校长权责不对称问题,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义务教育管理模式,理顺中心学校内部管理机制,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长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并逐步建立健全系统各个层次、各个岗位目标管理制度。同时落实校长的中层干部任免、教师聘任、教职工奖惩各项权力,并根据任职年限和工作实绩,定期予以交流,真正使校长有责、有权、有干劲,努力形成调动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