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情况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后,*区委每年都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活动,作为全区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教育和宣传。在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活动中,我们坚持“集中教育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常规教育制度健全、组织规范,专项教育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立足活泼、特色、实效,每年都要安排两次以上的专题学习研究,并通过新闻报道,激发全区党员干部学习热情。近年来,我们在全区集中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题教育活动、“理论下基层”集中宣讲等3次集中学习活动和机关效能建设、干部作风建设、解放思想大讨论、落实科学发展观大讨论、廉政文化建设、“6.25”讲话、十六大精神、十七大精神等11项专题学习活动,每一项专题教育都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对党员干部提出具体要求,保证了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的延续性。全区37个党(工)委和32个区直机关党组织,都以理论学习中心组为载体,把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学习内容,采取中心发言、座谈讨论、交流体会、组织知识测试、请专家辅导、观看电教片等多种形式,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此外,基层党校的集中培训、网络的在线自学、机关干部的每周“学习日”、村(社区)级党组织的“三会一课”以及农村“党员中心户”的带动等多种多级教育平台,使全区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做到了党员干部全覆盖。特别是去年4—9月份开展的为期半年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大讨论”活动,全区各单位按照区委的统一要求,积极组织学习,深入开展调研,认真制定科学发展措施,使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98.5%的被调查对象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基本要求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把握”,其中50%的人理解和把握的“好”,一个“人人思科学发展、个个议科学发展、共同谋科学发展”的良好氛围正在全区形成。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几年的实践活动,*经济社会沿着科学发展的目标,不断取得新进展。
一是瞄准“产业转移”,确立*发展定位和工作目标。大力实施“东向发展”和“一主两翼”战略,始终坚持实施工贸强区、扩大招商引资、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民营经济“四个不动摇”,集中精力抓好园区建设、新农村建设、环境建设、财政建设和政府建设,统筹四个文明全面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从而实现区属生产总值82亿元,增长14%;利用省外资金33亿元;财政收入7.2亿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5280元,增长10%。在对这个发展定位和工作目标是否是科学的发展观的调查中,90%的人认为“是”科学的发展观,只有10%的人要求“进一步修订”,没有人认为不科学。
二是坚持“改革创新”,突破了诸多发展体制障碍。改革创新作为时代精神的核心,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动力。面对*区“撤市设区”后“可控资源减少,行政职能减弱,阶段性财政收入减少,‘刚性支出’增多”困难和少数老同志的“困惑和迷茫”,*区率先提出“面向苏浙沪、加快赶超”的观念,通过“思想理疗”,跳出“市改区”的困惑和困扰,有效抑制体制调整后的思想波动,激发全区上下加快发展的激情。近年来,我区进行了土地承包、税费管理、行政管理、资产经营、社会服务等一系列改革18项,突破了一些体制上的障碍,赢得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通过土地二轮承包、林地经营权和使用权的流转、“一圩一议”办水利、环卫体制改革等改革,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1190户林业承包经营大户承包32万亩山场,投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