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建设。加强*港*汇水区、河流两边和水库周围公益林的封禁管护,营造和培育优质高效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52.4万亩,显著增强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有效提高自然灾害防御能力。全面开展沿江集镇村庄绿化、岸线防护林和农田林网建设,到2015年集镇、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宜林网农田区林网化率达到95%以上。
――加强沿江湿地保护,强化自然生态功能。调动全社会重视和投入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积极性,有效遏制并扭转自然湿地资源萎缩和功能退化的趋势,恢复和强化自然湿地生态功能,力求湿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规划期内,重点保护丰足溪口、达河溪口、叶村、溪滩等四处湿地。
――加强水环境保护,提升水环境质量。到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不低于95%,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集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率达到50%以上,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水环境质量达到良好水平。*港及主要支流长台溪、达河溪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达到95%以上,出境断面(余家)水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达到98%以上。
――科学利用沿江资源,提升综合开发水平。积极推广高效精养、套养技术,扩大集约化养殖、特种养殖面积,提升水产养殖业的生产水平,提高河面、内滩池塘等水面的养殖效益。统筹安排沿江工业用地、商住用地开发项目,以商住开发带动*港综合整治项目的加快实施,争取到2015年开发建设沿江工业用地1500亩左右,商住用地1000亩左右。
――加大旅游设施建设投入,推动旅游业加快发展。整合*港旅游资源,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丰富生态河道旅游内容,加强重要节点的景观建设,打造岸绿景美的*港。
――加大沿线村庄整治力度,推进沿江新农村建设。以村庄环境整治为突破口,着力推进沿江新农村建设,基本形成村容整洁、生态良好、河道清洁、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到2015年,全面完成*港干流沿线1000米范围内的村庄整治任务, 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达到70%以上。
――加大交通设施建设投入,提高交通综合运输能力。统筹安排跨江交通项目建设计划,打造“三纵四横”公路运输格局;积极创造条件启动*港四级航道开发建设,促进运输结构多元化,有效提高综合运输能力。
三、总体布局
总体布局立足*港流域的资源禀赋和现实条件,围绕打造生态型母亲河,突出点线面上的有机融合。“线”上以“一江两岸”的堤防建设、岸线绿化为重点;“点”上注重沿江重要节点的合理布局,重点突出农田灌溉、生态保护、水陆交通;“面”上以项目为载体,推动整个*港流域的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总体上形成“一航道、两绿带、四湿地、五堤防、六桥梁、七堰坝”为干流主骨架、流域范围得到全面整治提升的空间格局。
(一)一航道。指*港四级航道。围绕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港航强省’战略,恢复和强化*港的航运功能,近期积极创造条件,争取*至*段航道开发建设项目纳入全省内河航运规划和国家高等级航道网,恢复和强化*港的航运功能;远期争取*港支流棠坂溪与*信江航道联通,实现*江水系与*信江水系联网通航。
(二)两绿带。结合堤防建设,打造两条沿江绿色长廊。突出山水园林城市特色,构筑以堤防护岸绿化为基础,以岸线防护林、农田林网为骨架的沿江绿化景观带,建设岸绿景美的生态型母亲河。
(三)四湿地
1.丰足溪口湿地:位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