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继续按照工业化的理念,抓基地、抓龙头、抓品牌、抓市场,全面推进种养企业化、生产布局园区化、加工企业规模化、产品品牌化、流通组织化。充分发挥我市的生态优势和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培育提升食用菌、蜂产品、生猪等重点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区域特色休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做大做强农产品深加工业,提高农产品加工率,壮大提升农业龙头企业,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农产品加工率达到30%以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建立健全以“农技110”、“农民信箱”为主平台的农业信息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加快招商借力和项目推进
为区域发展注入新活力
坚定不移地深入实施“借力发展”战略,坚持不懈地加大项目投入力度,不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使市场真正成为资源配置主体,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主体,群众成为创造财富主体,政府成为营造环境主体,努力建设最适宜投资创业的开放城市。
强化招商借力发展。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外源式发展的第一抓手,不断创新方法,加大力度,提高实效。要加强深化与“长三角”、“珠三角”,特别是省内杭州、宁波、绍兴、温州、台州、义乌、永康等发达地区的交流合作,主动参与产业协作分工,积极对接大专院校,主动吸引大集团、大企业在我市建立生产经营基地,努力打造承接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新高地。突出产业招商、企业主体招商、专业蹲点招商等方式,重点引进产业配套项目、高新技术项目等带动性强的项目。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和“回归工程”,充分利用好在外*人资源优势,努力把“*人经济”转化为*经济。“十一五”期间,争取每年引进市外资金10亿元以上,并在大项目、科技实用人才、先进管理方式、先进技术等要素的引进上实现新的突破。
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大力促进“以民引外、以外引外、以贸引外”,积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合作,扩大引资总量,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力争每年引进外资500万美元以上。加快推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优化一般贸易结构,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发展服务贸易。要大力促进蜂产品、服装、羽毛球等传统出口产品的提质升级,加快培育新型电光源、机电、竹木、消防器材等新兴出口增长点。要扩大资源性产品、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的进口,更好地发挥进口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促动作用。到2010年,全市自营出口总额达到1亿美元,年均递增20%以上。
扎实推进“三大百亿工程”。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以项目带招商,以项目促发展。“十一五”期间,要以“310工程”等重点工程为载体,全力实施好“三大百亿工程”。一是推进“百亿制造业基地建设”工程。重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延伸拓展产业链项目。二是推进“百亿交通能源城市建设”工程。加大政府性投资力度,制订政策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战略性投资,重点抓好一批制约发展的交通、电力、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城市设施建设项目。三是推进“百亿统筹发展”工程。重点推动实施一批涉及新农村建设、农林水利、科教文卫、平安*、生态市建设、旅游商贸等方面的项目。力争“十一五”时期完成“三大百亿工程”投资300亿元以上。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十一五”时期,要把政府自身的改革作为突出的重点,着力破除影响发展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建立起加快扩张经济总量、转变增长方式、统筹协调发展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