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考虑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加强了城市防洪与供水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城市水环境,基本实现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科学利用,优化配置和有效保护,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如*县漂泊河整治工程,从单一的城市防洪河道整治向多功能的文化、观光、旅游复合功能转变,达到治理与开发并举。*县漂泊河位于*县腾越镇观音塘坝子内,长期以来,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排泄迟滞,原河道淤积了大量的泥砂及生长了大量的水生植物,严重阻碍了雨洪期洪水流泄,遇洪成灾,农田淹没,更为严重的是处于中游地段的“*第一自来水厂”产生污水倒灌,严重影响了城市饮用水质量。水务一体化后,为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水源、美化环境,*县在省水利厅的支持下,治理河段长545米,共投资800多万元进行开发式治理。经过治理后的漂泊河,集治污、水源保护、风景园林景观为一体,展现了“玉泉夜月”的美景。*大沙河城市防洪工程的整治,从单一的城市防洪功能渗透到城市文化、城市建设、城市生态、城市水环境等领域。大沙河全长19.7公里,总投资为3800万元,近期建设重点为观音塘大桥至太极桥总长5公里的城区段,投资1100万元。目前长4.8公里宽26米的大沙河河道已经建成,水务部门投资完成河堤整治6.0公里;城建部门投资完成堤岸人行道和堤岸文化休闲广场2.4万平方米,建路灯236盏;园林部门投资完成河岸绿化3.6万平方米;环保部门负责清淤治理污染。两岸890亩易涝地已变成城市建设黄金地,平均每亩土地比开发前升值16万元,仅此一项,就为*的城市建设提供建设资金1.4亿元。在直接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社会效益也显现出来,起到了防洪保护农田面积5000亩,防洪保护城市面积4.6平方公里,保护人口2.5万人。大沙河防洪工程的建成,推动了*县城城市建设水平,改善了生态环境,丰富了城市文化内涵,提升了城市形象。*县*、*县*河、*区城南、*防洪河及东门红花河等重要河道也在改革的推动下得以改造和新修,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真正体现了水资源统一管理的优势。
二、当前我市水务改革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现行水价过低,乡镇人饮工程基础薄弱
我市农村人饮供水水费标准分别按乡镇居(村)民、机关单位、经营、工业、建筑等用水的水价分别按每立方0.3~1.20元收取。目前,我市多数乡镇所在地的集镇人饮工程都能按最低标准收取水费,但存在问题:一是管网老化,渗漏严重;二是水源不足,水量得不到保证;三是多数集镇人饮建成后都留有债务,对水质、水源、管网进行改造的资金短缺;四是输水管网投入既有政府投入、集体投入,也有农户自己投入,产权不清;五是小规模的人饮供水大都没有收取水费;六是现有管网的投资大都由国家投入,收取水费标准过低,如进行成本核算,亏损严重,但如果按成本水费标准收取,农户难以承受。
(二)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需要更新改造资金
为贯彻落实我市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水务体制改革,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县结合实际,为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建立供水工程自我维持、自我发展、良性运行、永续利用的新机制,*县在原自来水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了*县城乡供水总公司,并将界头、马站、滇滩、中和、荷花朗蒲、曲石公平等6个乡(供水点),纳入城乡供水一体化试点,通过运行,情况参差不齐,除中和乡运作基本正常外,其他乡镇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一方面是管理机制不活,公司和供水站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