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市水务改革进展情况
(一)在促进城乡水务一体化方面。进行水务改革后,全市五县(区)水务局根据职能的调整,逐步接管了县城自来水公司,并结合自身实际,组建了城乡供水公司或供水股份有限公司,有条件的乡镇组建了乡镇供水公司或乡镇供水股份公司。供水公司组建后,利用水资源统一管理的优势,增加供水量,扩大供水范围,提高供水水质,降低供水成本,摸索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路子。全市日供水能力已由1978年的1万立方米增加到了近18万立方米。(*7.4万m3、*1.5万m3、*4.5万m3、*1.6万m3、*3万m3)。为了更好地盘活现有资产,激活运转机制,改变过去城乡分割、地表水和地下水分割,部门分割的水资源管理格局,进一步提高全市县城和集镇的供水能力,从规模上做大做强,实行“政企分开”现代企业制度,引入社会资本,建立股份制,使供水企业良性发展。
(二)在理顺水管理体制方面。长期以来,我市的水管体制形成了部门分割、政出多门、执行难和管理难的问题。全市从20*年5月开始进行的水务改革,将城市供水、节水、水土保持、地下水开采、水资源保护的管理职能统一赋予水利部门。到目前为止,全市一区四县均成立了水务局,在管理体制上整合了涉水行政职能,在全市范围内实现了水资源、防洪、供水、用水、节水以及农田水利、水土保持等涉水行政事务的统一管理。强化了水务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促进了治水理念、管理职能、工作重点、运行机制的转变,较好地实现了工作领域从农村水利向城乡一体化水利的转变,管理,运行机制从单纯的政府管理向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企业介入、市场运作并重的转变。
(三)在创新投融资机制方面。建设管理的理念有了根本性转变,坚持区分公益性项目与经营性项目,确定不同的投资机制与运营模式,对于城镇供水等经营性项目,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开发,走市场化开发、社会化投资、企业化管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广辟投融资渠道,多元化筹措水务建设资金,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水电建设。根据水利产业政策,结合*实际,树立“你发财、我发展”的思想,积极引进外来资金参与水利水电建设。*区政府以自来水公司为平台,吸引了*泸滇公司对自来水公司进行控股投资建设、经营,并成立了*市永昌水业有限公司,投资5600万元建成了*区第三自来水厂。*县供水公司由公司员工购买自来水公司现有固定资产及经营权,向股份制转变。*县供水公司由公司五位股东私人出资组建,向有限责任公司转变。*县*、*、*、*、*等一批乡镇集镇供水工程,按照“明晰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借鉴企业经营理念,遵循经济规律,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采取承包、租赁、拍卖使用权等灵活多样的形式采用出让工程经营管理权的办法,吸纳了大量民间资金的投入,改变了工程设施老化失修、管理维护不善、有人用、无人管等问题。卡斯、漭水、翁堵集镇人饮工程由私人组建*清泉城乡供排水公司,实行经营权承包和资产使用权相结合的方式,加大供水工程改造投资,提高水量和水质,扩大供水面。使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逐步走上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四)在强化水资源管理方面。坚持以构建统一协调的水务规划体系为龙头,对城乡水资源全面规划、统筹兼顾、优化配置,对防洪、水土保持供水、排水、地表水、地下水实行统一调度,努力做到城市防洪工程与城市建设相协调,农村供水与城市供水相统筹。改变了在水资源管理上部门分割、地域分割、供需脱节的状况,逐步实现了城市与乡村、水量与水质、地表水与地下水、供水与需水的统一。在继续抓好农村水利,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可靠水资源保障的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