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党政报告 >> 正文
民政局普法宣传报告

各类主题法制宣传活动。如20*年“9.20”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后全体机关干部与村社干部一起深入到2000多农户家中向他们面对面的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内蒙古农牧民机械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共发放宣传单3000余份。20*年3月,由党工委组织,司法所牵头,农业、林业、派出所、团委、妇联等多部门参与,采取授课方式,逐村逐屯的为村民讲解法律知识和党在农村方针、政策,为群众解难答疑,使5000人受到普法教育。另外,各部门还利用“3.8”妇女节、“6.1”儿童节、“6.26”全国禁毒日、“7.11”人口日、“12.4”法制宣传日等有利时机,采用书写永久性标语、悬挂宣传横幅、设咨询台、出动宣传车、制作法律知识宣传版面等多种形式在各村屯进行了广泛深入普法宣传教育,党工委还把各单位干部职工、村社干部和教师列为重点普法对象,每年组织他们认真学习兴安盟“五五”普法学习材料,要求他们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加普法考试,使358人接受了31部法律法规的教育,通过这一系列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公民的法律意识进一步提高,公民学法、用法蔚然成风,即维护了社会稳定,又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四、普法工作存在的问题

  1、部分领导干部尤其是村级领导干部普法意识不强,认识不高,宣传发动还不够深入;

  2、发展不平衡,缺少长效机制;

  3、法制宣传教育形式还比较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4、与上级各相关部门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信息沟通不够;

  5、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还较滞后;

  6、由于办事处体制原因,导致投入到普法工作中的经费少之又少;

  7、在法制宣传教育上,各部门往往单兵教练,形不成合力,达不到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

  五、对普法工作的建议

  1、建议进一步提高对普法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大法制宣传力度,营造学法、用法、护法氛围,努力提高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宪法意识,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权威,积极弘扬法治文化,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形成崇尚法治的社会氛围。

  2、建议继续推进“法律六进”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一是抓龙头,重点是领导干部,使他们真正树立良好的依法行政意识,促进和带动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抓大头,即广大群众。这部分人员多,涉及面广,又是法制教育相对薄弱的人群,更需要接受法制教育,以促进全社会法制水平的提高,维护社会稳定。三是抓源头,即青少年。通过在学校配备法制副校长,保证足够的法制课时,落实法律教材和师资力量,改变只重升学率的做法,最大限度地提高青少年的法制意识,尽可能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3、建议丰富普法工作形式,不断增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实效。利用各种媒体,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优势,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充分发挥文艺宣传功能,积极发动业余文艺团体,运用文艺、故事、书画、广告等形式广泛开展法制宣传,增强法制教育实效。精心组织诸如“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活动,逐步提升“12·4”宣传活动的品牌效应,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社会影响面。

  4、建议加大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力度,强本固基,创造好的普法宣传平台。

  5、建议恢复建制镇体制,以便争取更多的普法宣传资金。

  6、建议整合普法宣传教育资源,在法制宣传教育上达成共识,多部门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增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乡镇干部民主教育报告
       民政局信息公开整治报告
       商务局整改教育报告
       旅游局长安全生产报告
       民政局政务改革报告
       妇联主席规划教育报告
       中学小金库治理报告
       乡党政干部民主教育报告
       检察院法制宣教育报告
       民政局党组教育整改报告
     
    建设者风采文艺汇演串联词
    中学学校开展阳光体育实施方案
    县委办公室总结表彰会议讲话要点
    区财政要点
    交友浅谈作风建设反对拜金主义享…
    县编委办计划
    第六周国旗下讲话
    林业局领导整改措施
    先教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度
    六中全会学习体会和谐社区篇
    民政事业跨越式发展工作意见
    民政局创先争优工作报告
    财政局以评估促效能工作指导
    加强民政工作意见
    民政局年终工作计划
    民政局目标考核自查报告
    财政局家电下乡活动方案
    民政局安排救助计划
    市领导在民政会议上的讲话
    财政局先进性教育交流材料
    党政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