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牌意识,竞技体育
1、地域优势,业余训练项目。注重抓基层,打基础,业余训练工作。*市第十四届运动会(青少年)竞赛规程,训练条件,项目,做强做大传统项目,新增游泳、跆拳道、举重等项目,开设棋类、乒乓球和拳击等布点项目,业余训练运动员人数132人,向省、市体校运动员输送19名,输送人数是最近五年来最多。
2、支持,为办好少体校创设平台。学习和借鉴兄弟县市经验,教育、人事、财政、规划、发改等的支持,向县汇报少体校建设、管理和发展的新思路,县的,在用人政策和资金力所能及的支持。,选派体育专业人才到少体校任职,少体校班子,学校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省市财力支持,投入专项资金30多万元,用于学硬件设施和训练器械装备。学校增设小学班,以运动员比赛低龄化的竞赛要求。
3、引进优秀人才,教练队伍。教练队伍的素质和是竞技体育上的关键,面向全国公开招聘教练员2人,聘用的8名教练中级运动健将3人、一级运动员2人、二级运动员3人,为教练员队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制订和考核责任制及参加省市体育比赛奖励标准与输送运动员奖励办法,与奖励直接挂钩,调动了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训练性,,刻苦训练、奋勇争先的气氛在运动队中。运动员(输送到上海、北京体院的运动员)获世界冠军1人,全国冠军2人,省级铜牌2人;参加市级田径、排球、跆拳道、柔道、举重、乒乓球、篮球、艺术体操等九个项目比赛,共获金牌20枚,银牌35枚,铜牌30枚,这是近九年来*在的最好。
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普及体育
年初,身边的组织,建好身边的场地,身边的活动,借“迎奥运”东风,全民健身活动蓬勃。体育锻炼的项目、内容、人数。据统计,每天参加晨晚练的人数均达6000-8000人次,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接近总人口数的45%,全民健身意识观念。我做了四工作:
1、宣传工作,营造的运动。迎奥运和健身月活动的,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采用广告牌、宣传栏、标语等宣传,《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体育法律法规科学健身知识和北京奥运会专题宣传,体育的社会。
2、为民办实事,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小康体育村和健身苑点建设这项为民办实事工程。一省市体育的支持;另一从苑点规划选址、场地平整和器材安装三次到场,质量管理,了省市40个小康体育村、72个健身苑点、70个室外乒乓球场 、2个羽毛球场 的建设任务,场地设施遍及32个乡100多个村居,到12月28日已了本年的建设任务,共增体育场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为基层了的条件和便利的体育健身场所,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克服、体育场馆建设。为县体育中心二期工程体育馆县“811”工程和游泳训练馆工程的工期、质量和施工安全,专人,施工技术队伍的管理和质量监督,帮助施工进度和质量的矛盾和。千方百计抓进度、抓质量体育馆工程到年底将主体工程,力争2010年8月完工。设计总造价250万元的游泳训练馆工程春节前竣工验收。,向省市体育局汇报,支持,共资金省市460万元,为地体育和业余训练的设施条件。
3、体育组织作用,推广全民健身活动。以举行“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系列活动为主线,各体育协会组织作用,县妇联、总工会、团等和乡镇,组织多种的比赛,健身活动的。承办了*市公开水域游泳比赛、*市体育系统趣味运动会和市青少年排球比赛等市赛3次,举办了干部职工运动会、乒乓球、足球、篮球、排舞、健身球操和棋类等大中型活动9次,参赛人数达15000多人,体育蓬勃。,九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