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实际问题
当前,农村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也是拉动农村消费的一大制约瓶颈。要又好又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认为,必须要从解决农民最普通、最平常、看得见、摸得着的能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入手。一是加快深化农村道路建设,突出解决一些村交通难问题,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很大程度上是交通难问题,必须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政府引导,各行政村贯彻落实的治理机制,使全镇农村公路逐步实现硬化,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和出行,形成完善的镇村交通网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加快农村水利建设,解决农业生产和人畜饮水难问题,下大力气抓好农业灌溉水源工程和农村居民自来水工程,确保生产生活用水,发展农村饮用自来水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三是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农村沼气建设,着力解决农村能源和环境污染问题,大力实施“文明生态村”建设和乡村清洁示范建设,加快农村沼气池的推广和普及,让农民不再用钱买煤或煤气罐,使千家万户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
要搞好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关键在投入。办法和途径是:一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项目带动发展;二要教育引导农民自力更生、投工投劳,用自己的双手来建设美好家园;三是借助外力,招商引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二、 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稳步推进农业发展战略。一是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打本地锣,唱本地戏,大力推动以花生、黄烟为主的经济作物产业的发展规模,突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现代农业,充分挖掘土地潜力,推广优质高产良种,扩大黄烟种植面积,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管理,形成几个规模化的黄烟生产基地,加快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建设。二是稳固林果产业发展,在现有苹果产业基础之上,扩大种植规模,推广优质高效新品种,形成规模化种植的水果基地。鼓励支持林果产业农业合作社的建立,健全管理机制,规模化生产,集约化销售,保护入社会员的经济利益,使广大农户管理上增效益,经济上得实惠。三是加快以肉鸭养殖为主的畜牧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利用本地便利生产资源优势,借助全国养鸭第一县的区位优势,引进良种肉鸭,加肉鸭发展,稳固打造全国第一养鸭生产基地,支持培植养鸭大户,建立起“以市场主导,政府来调控,企业保收益”的良性发展机制,确保群众增产增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四是要大力发展乡镇工业企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振兴我镇农村经济,必须对发展乡镇企业有个认识上的再提高和措施上的再落实。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于农产品产值的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的产生就在于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兴起。把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形成产业链条,把初级产品转化为直接销售产品,既解决了我镇农村剩余劳动就业的问题,又提高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效益。因此我们要完善机制,以体制创新、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为重点,推进乡镇企业改革、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推动企业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乡镇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益,促进乡镇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集聚,把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流通、加工、服务等领域;同时要解放思想,改变“地域保护主义”的传统发展思想,要大胆提出走出去的战略,大力推广宣传本地的特色产业,出台一系列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吸引客商及一些大型企业落户本地,带动我镇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