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切实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我们针对邯郸传统产业比重大、增长方式粗放的实际,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狠抓节能降耗,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和谐共赢。一是狠抓节能减排。始终把节能减排工作摆在重要地位,加大源头治本力度,对所有新、改、扩建项目进行环评和节能评估审查。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加大关停小火电机组力度,并对一些高耗能企业执行了差别电价。重点推行“双百+否决”问责制,实行严格的“一票否决”责任制,突出抓好了100家耗能万吨以上重点企业,谋划推进了100个减排重点项目。这些项目建成后,可确保如期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加快经济转型步伐。二是发展循环经济。抓住我市被列入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市的契机,谋划了能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重点项目146个,总投资475亿元。并精心谋划了20*-2010年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重大项目,我市循环经济发展呈现良好局面,走在了全省前列。三是加强环境保护。今年以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了大气污染治理,加快建设邯钢周围“绿色城墙”。大力发展清洁生产,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努力使邯郸的天更蓝、水更绿、环境更优美,力争主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在去年302天的基础上继续增加。强力推进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三年建设22座污水处理厂,目前已投用8座,年底又将有9座建成投用;建设16座垃圾处理厂,目前已投用1座。确保污水处理率到2010年达到80%以上。
(四)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自觉做到统筹兼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围绕建设区域经济中心的目标,市政府领导班子深刻把握邯郸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努力统筹、协调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做到了相互促进、相互支撑、整体推进。一是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完善了城市近期规划方案,深化细化“1+8”组团城区的产业布局、职能定位,不断完善供排水、供热、供气、公交等公用设施,努力提高城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同时,指导各县(市、区)加快县城总规修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各类园区,打造产业聚集带,努力促进产业和人口向城镇聚集,加快建成一批高标准的中小城市和示范镇,促进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二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坚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把重要精力、新增财力更多地向社会事业倾斜、向民生工作倾斜。下大力抓好教育、卫生、就业、住房、社保等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着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今年,市财政在社会事业和民生方面的预算投入安排了49.1亿,比20*年增长了28.5%。三是统筹区域发展。针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我们制定并出台了推进东中西互动的政策措施,力求进一步把西部的资本、产业优势与东部的土地、劳动力优势结合起来,努力推进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