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党政报告 >> 正文
统筹城乡发展

和重点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中小城市和县城镇凭合法固定住所和稳定职业进行户口准入,不得附加其他条件;特大城市、大城市根据本地情况逐步放宽准入条件,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权益。"
  据了解,我省为推进城市化,把积极提升城镇承载能力摆上了重要位置,提出了针对性很强的财税政策和土地政策,明确要求: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要支持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
  省委农工办负责同志谈到,**人多地少,城市比较密集,积极探索**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各地已有不少实践经验。近几年,一些地方的"双置换"就是一大创新--农民住宅置换安居房、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在苏州、无锡等地,通过"双置换",农民身份转化为市民身份,在子女教育、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医疗保障等方面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权利,实现了就地、就近城市化。
  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劳动力和土地资源配置
  今年的"一号文件",除推进城乡改革、破除二元结构之外,着墨最多的就是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当前,农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一个方面是比较效益偏低。因此,必须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益。这几年,我省重点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到去年底,**农业增加值在全国的位次由第6位上升为第4位。今年"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全年将新增高效农业面积300万亩。
  另一个方面,是劳动力和土地要素不能优化配置。必须加快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对此,文件也提出了一系列明确意见。省委农工办负责同志认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必须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推进土地流转。自从1998年第二轮土地承包后,人地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工作,分别不同情况采取确地、确权、确利相结合的办法,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积极发展土地集中型、合作经营型和统一服务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农业发展方式要转变,还必须破解农村贷款难这一瓶颈。我省农村金融制度创新走在了全国前列,这次"一号文件"又加大了力度,强调"农业发展银行要拓展支农领域,大力开展农业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县域城镇建设等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强调"加快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对全省乡镇全覆盖步伐"等等。省委农工办负责同志说:"看了这些,非常解渴,这些文件精神,都是实际工作中急盼的。"
  五、力促民生改善,招招举措见真情
  今年的"一号文件"中,涉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任务的很多,可以说"句句都是政策",字里行间透露出省委、省政府力促农村民生改善的真情。
  今年,随着全省上下把"一号文件"精神落到实处,我省在农村公共事业方面将掀开新的一页。
  在农村社会保障方面,提高低保标准和合作医疗筹资标准,省财政将投入20亿元,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适龄居民新农保的全覆盖。
  在农民工权益保障方面,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在脱贫攻坚方面,安排9亿元奖补资金,专项用于促进贫困农户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今年将再有1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此外,今年将解决农村40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基本完成农村改水任务。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统筹城乡发展的含义
       统筹城乡发展的措施
       城乡统筹发展的意义
       如何统筹城乡的发展
       民政事业十二五规划
       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
       科学发展观总结报告
       实践科学发展观
       民政自查报告
       民政报告
     
    送给爱人结婚贺词
    全街道庆祝教师节暨教育总结表彰…
    青少年学生中开展红色之旅爱国主…
    操行评语精选
    单片机毕业设计论文实例
    元旦古尔帮节春节期间廉洁自律自…
    社区党建管理模式发展汇报
    县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讲话
    科技公司联合会工作计划
    矿开展企务公开推进月活动意见
    城乡低保规范宣传工作方案
    城乡公路沿线土地规划管理办
    城乡居民社保实施管理办法
    加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工作安
    城乡低保规范开展情况报告
    推进工伤保险统筹工作意见
    失业保险统筹实施管理办法
    城乡电网建设实施管理办法
    城乡交通秩序整治工作报告
    城乡一体化创建工作意见
    党政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