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认真做好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和干部中的先进分子中发展党员的工作,积极稳妥地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广大党员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中开拓进取,积极奉献,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在关键时刻和危急关头,许许多多的共产党员不畏艰险、勇挑重担、舍生忘死、冲在前面,充分展示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优良品格和时代风范。
(六)着力增强和巩固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上取得重大成绩和进步。党的作风体现着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历史和现实表明,我们党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党的作风方面的问题、脱离群众的问题、消极腐败现象滋长蔓延的问题,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反复告诫全党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反对和防止各种不正之风;以后又反复强调越是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越要坚持不懈地反对和防止腐败,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30年来,我们党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上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1990年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2001年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对加强作风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这些年来,按照中央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和一靠教育、二靠制度的要求,各级党委在解决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效。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党委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大力倡导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等“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倡导勤奋学习、学以致用等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更加关注民生,切实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提高了党的公信力,密切了党群关系。30年来,我们党针对新形势下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情况,坚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坚定不移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我们党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形成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反腐倡廉三项工作格局,筑起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动反腐败从侧重遏制转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逐步加大治本力度的轨道上。我们党确立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积极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的阶段性成果。我们党改革反腐败工作体制,恢复中央和地方各级纪律检查机关,政府系统成立监察部门,检察院设立反贪局,组建国家预防腐败局,纪检部门和监察部门合署办公,纪检监察部门对派驻机构实行垂直领导、统一管理,等等。这些举措,已经并将继续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七)不断推进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在加强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建设上取得重大成绩和进步。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依靠制度的保障。制度建设更带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