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的党员总数发展到3600多万,其中绝大多数是新中国成立后入党的。到2007年底,全国党员总数已达到7400多万,近70%是改革开放以来入党的。改革开放30年来,虽然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党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少,但一批又一批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以及新社会阶层中的先进分子被吸收到党内来,为我们党增添了新鲜血液,从而使党员队伍的结构和分布得到新的改善和优化。毫无疑问,党员数量的大幅度增长,一方面壮大和充实了党的力量,是我们党兴旺发达、富有凝聚力和吸引力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使教育和管理党员的任务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艰巨繁重。如何把广大党员教育管理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如何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是党的自身建设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还要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并不断发展,人们的就业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活动的范围和领域也更加广泛,流动性比过去大大增强。截至2007年底,全国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就业的党员总数为400多万,全国流动党员为200多万。在这种情况下,党的工作如何切实有效地覆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如何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党的工作,切实把这些领域的群众团结和组织在党的周围,这无疑是党的建设一个崭新的课题。另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同的利益诉求不仅会在干部群众的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来,也会在不同地方、不同领域、不同部门表现出来。如何既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党的蓬勃活力,又始终保证全党同志按照党的奋斗目标、按照国家和人民的最高利益来行动,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防止和克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行其是的现象,这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不少,都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
总起来说,这30年党的建设是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重大而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是在党的历史方位发生重大转变的大环境中进行的。我们党自1949年在全国范围执政以来特别是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转变为一个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两个重大转变,集中反映了我们党80多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进步,也反映出执政党不同于领导革命的党、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领导计划经济的重大区别。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执政党的建设和管理比没有执政的党要艰难得多,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党比在封闭半封闭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建设党所面临的情况要复杂得多。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始终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始终成为团结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这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主题。
围绕这个主题,30年来党的建设经历了波澜壮阔、与时俱进的伟大进程。
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这11年,以邓**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