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青少年成长环境预警机制项目分析报告书
一、推进理由
1、时代意义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国现有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3.67亿人,他们的成长状况,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今天,随着独生子女的逐渐增多,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社会结构从传统向现代的迅速转型,未成年人的成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同时也经受着巨变中的社会环境的不断考验。因此,全面、科学、深刻地熟悉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针对目前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堪忧的现象,顺应人民群众对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的强烈呼声,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心、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第九个方面强调提出“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李鹏在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10周年座谈会上也着重指出应“依法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成长环境”。在6月18日召开的“武汉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训秋就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提出了要抓好“一净、二创、三育”。“一净”即净化传媒;“二创”即要创建“无毒社区”和“无艾(滋病)社区”;“三育”即紧紧抓住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这三个重要环节。为青少年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正成为时代的要求。顺应时代的需求,对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的研究也不断提上日程,成为当前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的一项迫切需要。
2、现实意义
近年来,全国各地连续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青少年犯罪、权利维护、儿童厌学及退学事件表明,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受到严重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探讨青少年成长环境,将之监督评估的标准和预警机制定量化、操作化,不仅能将营造青少年成长的健康环境落到实处,而且能创造性的形成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监测评估系统和预警机制。
3、前瞻性
2000年10月,武汉市青少年教育办公室、共青团武汉市委和武汉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合作的“武汉市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监测评估系统及其应用”研究,受到团中心高度重视,被团中心书记称为“监测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晴雨表”,中心和地方媒体就此作了大量报道。通过网上检测,我们的研究在该类研究中,目前还是唯一的。正因为如此,团中心书记于2004年2月下旬专程到武汉了解该成果的应用情况,部分省市的团委领导也前来学习,希望成为全国监测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晴雨表。由此可见该项目在全国的影响和价值。
4、开拓性
多年来,国内研究青少年健康成长只注重研究一个或几个方面的问题,而没有形成全方位研究的一个理论体系和立体模型,使我们对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猜测总处于被动地位。本项目将突破青少年成长环境的单向思维和传统研究方式,不仅研究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有利因素,同时研究青少年成长环境的不良因素,并通过对两者正负影响的对比来反映青少年成长总环境的健康状况,为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研究提供新的视野,使之更加科学化。
二、项目基础
支持此项目完成主要基于我们现在已拥有智力基础、组织基础、工作基础。
1、智力基础
此项目是武汉市青少年教育办公室、共青团武汉市委、武汉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合作完成。武汉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在此领域具有较强的人才智力优势,主持此次项目研究的周运清教授是国内知名的社会学家,也是2000年“武汉市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监测评估系统及其应用”研究的主持人。
2、组织基础
武汉市青少年教育办公室、共青团武汉市委、武汉市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