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倍,是房改前44年所建房总量的2.5倍。
以上结果,解决了多年来城镇住房总量家底不清、心中无数、使用数据凭估计的状况。为编制城镇住房建设规划,改善居民住房条件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房地产业发展,提供了市场参数,为落实弱势群体居住政策,把握了一手资料。调查结果充分证实了我县城镇居民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居住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充分证实了城镇化的发展过程,印证了房地产业发展的主要成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户型结构不合理,约束了城区人口规模。调查结果分析,60平方米以下的户型1653户,占总户型的12.16;60-90平方米3482户,占25.68;90-120平方米4327户,占31.83;,120-1
40平方米2997户,占22;,140平方米以上1133户,占8.33。因房子越建越大,套房总价款也同步增长,一大部分农民和城镇中低收入家庭望楼莫及。(二)人均住房面积大,造成了土地资源浪费。建城区内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29.98平方米,其中,人均6平方米以下263户,占调查总户数的1.93;人均6-10平方米653户,占4.8;人均10-16平方米1421户,占10.46;,人均16-26平方米3034户,占22.33;人均26平方米以上8221户,占60.48。人均住房合理系数,一般应是25平米。人均住房面积过大,单套住房面积过宽。一方面,使不少需房户买不起,楼市疲软,房价过低;另一方面,制约了房地产业发展,造成了土地浪费。事实上,建成区以外的规划区人均住房面积更大,许多住房被空置。
(三)房型不合理,有特色的宜居较少。在建成区内多层住宅10684套,1120778.3平方米,占住房总户数的78.6。房子虽多,但是传统模式,单元式的套房占绝对优势,不具有高雅品位的现代气质,基本上无绿茵,无场地,多数无配套设施。集体土地上的住宅832套,占总住房的6.12。多数以地形设计房型,与总体布局不协调。
(四)危房、平房、独立住房较多,改造难度较大。在建成区内,解放前的房屋654套,53379.14平方米;50年代房屋319套,14874.97平方米;60年代房屋395套,17727.95平方米;70年代房屋1288套,105397.53平方米;平房2648套,199850.34平方米;独立式住宅260套,41462.3平方米。以上四个时期的住房占住房总量的14,都是些危旧房屋,面临整体改造问题。
(五)租住房屋多,不便于治理。在建成区内,家庭租住的1035套,65089.53平方米;合伙租住的50套,3825平方米;借住的47套,3342.3平方米;集体宿舍居住的20套,790.84平方米,占总居住户的8.48。住他人之居,无长久之安,对安居乐业有直接影响。
(六)居住环境差,居间矛盾突出。虽然成套住房占了总住房的79.9,且住房内装修较好,但有一部分室外的供水、供电、供视不协调,居间的通风、采光、行路困难。除了极少单位性质的家属楼配备了公共设施、物业用房,实行了楼栋治理外,其余均是空白。多数开发商,房子卖了,钱赚了,公共事业不管了,物业无人管,脏乱差现象突出。许多公用部位和设施面临改修,鼓楼街、大巷子、小巷子、西关街尤为突出。
(七)住房人口少于城区估计人口。____城号称7万人,本次住房仅为4.5万人。主要原因:一是户口在城关,人未在城区购房居住,约3000户,10000人;二是临街经营的,部分住户居住在门店内未作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