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找文章到☆-cnwmz.com(https://)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2006年,我县始终突出工业主攻点,加强招商引资,加大项目推进力度,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加快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工业经济实现高速增长,实现了为“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的目标。
一、运行态势
1、工业经济实现快速增长
2004年是我县工业经济增长高峰年,规模工业产值增幅达42.88(经济普查数据)。2005年工业经济运行出现较大波动,规模工业产值增幅下跌至23.52,经济效益下降较快,工业投资增速明显回落。2006年,工业经济各项主要指标快速回升,呈现出生产高增长、效益高增长、投资高增长的特点。
1)生产方面:规模工业实现产值61.96亿元,同比增长32.59,是近五年来的第二个增长高峰年;初步测算,完成工业增加值25.22亿元,增幅高达22.3,为历年之最;完成出口交货值8.71亿元,增长24.42;产销率达98.48,为近五年来的最高点;工业用电量5.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41。
2)效益方面:规模工业实现销售收入60.47亿元,同比增长31.26;利税总额4.16亿元,增长46.67,其中利润总额2.54亿元,增长67.45;亏损企业6家,亏损面下降86.67,亏损额801.3万元,下降77.6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得分227.54分同比增加22.27分。
3)投资方面:5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232个,同比增加42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3.32亿元,增长35.58,同比提高14.48个百分点,增幅在高区间运行。列入县领导联系的35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投资9.55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2.3,16个项目建成投产。
2、产业结构与增长方式发生积极变化
主要产业增势强劲。造纸产业实现产值9.59亿元,增长29.67,产值位居各产业之首,进一步拉大了与化产业的距离,领先近2亿元。2007年,造纸产业中的特种纸产值将超过10亿元,表明区域块状经济初具规模,为特种纸基地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竹木产业5.11亿元,增长71.46,增幅居各产业之首;水泥建材产业9.13亿元,增长54.11;五金机械产业7.32亿元,增长29.73。
优化产业结构力度加大。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全年拆除水泥机立窑7条,全县23条机立窑全部拆除,提前一年完成机立窑淘汰任务。全县水泥产量全部由新型干法回转窑生产。粘土砖瓦窑拆除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全县将淘汰50粘土窑。一批优质项目落户我县,引进投资5.5亿元的汽车轮毂项目和投资3.4亿元的浙江贝尔集团,将对我县新型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循环经济建设成效明显。制订加快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运用经济激励手段,每年安排财政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和节约能源。青龙山、凯丰、华邦、沪工锻三等4家企业列入清洁生产审核单位,均已通过省一级清洁生产阶段性验收。4家企业共投资2423万元,实施清洁生产方案110个,每年可节煤955吨,节电573万度,节水142万吨,减排cod、so2等污染物20以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3、骨干企业支撑作用突出
一批骨干企业表现出强劲增长势头,是带动规模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3家,同比增加2家,其中3亿元以上企业有3家。
造纸产业有4家企业产值超亿元,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