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主干道单侧设置,地下式。间距110米,保护半径150米。公寓楼、门诊部、康复中心设置室内消火栓,间距不大于50米。
5.7消防水源
消防水源取自县城供水管网。
5.8灭火器配置
按规范要求配置。
5.9电气
公寓楼、门诊部、康复中心设置火灾事故照明。
每栋建筑物的总进线开关均选为漏电保护型,预防电气火灾。
第六章环境保护
6.1编制依据及标准
环保法律、法规、规程、规范。
6.2主要排放物
福利服务中心产生的少量医疗废水、生活污水、清洗污水,经过处理达标后排放。
第七章节能
7.1设计依据
国家有关节能降耗法律法规。
7.2建筑节能
1)确保主要建筑物采光及通风系统良好。
2)在建筑物中积极推广采用保暖节能新型材料,如空心砖和苯板等。
3)选用高反射系数的墙面装饰材料,减少自然光和人工照明光线的墙体吸收。
4)合理利用空间,提高有效使用面积,力戒浪费。
7.3给排水节能
1)选择高效节能型产品。
2)经综合分析、合理选择管径,做好管网设计,降低管网阻力。
3)选择优质防渗阀门,杜绝滴漏。
7.4供热采暖节能
>1)热网管道采用“氰聚塑”保温直埋管,降低网路热损。
2)选用散热好、易维护的暖气片。
7.5电气节能
1)推广“绿色照明”工程,照明灯具采用新光源龟板反射罩、电子镇流器、电容补偿器、节能灯等。
2)正确合理选择外网路径,降低线损。
第八章组织、工作体系和定员
*县回族福利服务中心设置床位900张,配备治理人员及医护人员45人。健全敬老院治理制度和提高供养对象的生活水平,做到硬件、软件两手抓。一是加强福利服务中心治理制度建设,致力建设精神文明窗口,达到“四个一”:即选配一名有文化、善治理、热心服务的主任;组织一支适应老年人、孤儿服务的志愿者队伍;制定一套规范的治理制度;建立一个完整的档案册。统一制订一套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服务中心的治理。二是发挥服务中心的综合功能作用,努力提高整体效应。努力将其发展成为集五保供养、托养寄养、健康娱乐、康复治疗为一体的基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真正发挥敬老院综合型、多功能的作用。
第九章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9.1编制依据及标准
国家有关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法律法规。
9.2项目区的自然危害因素及主要防范措施
1)地震
项目所在地的地震烈度为8度,本项目的建筑物均按8度设防考虑主要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设备采用地脚螺栓与基础固定连接,电气设计中电力变压器采用加固措施防止地震造成损失。
2)雷击
项目区建筑物按规范采用避雷带防止雷击。
3)气温
*县地处西北内陆,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雨水稀少,干旱多风沙,日照充足,无霜期短,蒸发量大,气温较低,温差大。全年平均气温5.3℃,极端最低气温-27.9℃,极端最高气温31.7℃。
夏季采用的防暑措施为:门诊部、康复中心、部分公寓均设分体式空调;浴室、食堂采用相应的通风设施;为了防止冬季低温带来的危害,管道也采取必要的防冻保温措施。
9.3治理过程中主要危害因素及防治措施
1)主要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①火灾:电气设备的短路、过载、接触不良、摩擦等可能引起的火灾。
②触电:公用工程的各类机电设备、控制屏电气设备均有触电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