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党的十七大报告 >> 正文
贯彻落实党十七大精神加快地方发展意见

接产业转移和扩大开放的重要平台,按照“产业发展抓工业、工业发展抓园区”的思路,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理顺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完善管理职能,加快园区水、电、路和生活配套服务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符合条件的工业项目入驻园区,加速园区产业集聚,加大对入园企业的管理、服务和跟踪问效,实现产业发展、工业项目入园、基础设施建设与拆迁安置协调发展。

    三、努力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
    10、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办好行政服务中心,进一步削减行政审批和行政收费项目,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采取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专门机关监督、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监督以及其它社会各界监督的形式,加大对职能部门监督力度,建立群众和企业业主评议部门制度。完善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定期召开民营企业联系会议制度。
    11、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各类欺行霸市、恶意垄断、欺诈、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侵犯企业知识产权、坑害投资者、恶意拖欠及逃避债务和偷税、骗税等违法行为,保护依法经营、公平竞争,切实维护市场信誉,坚决打击阻碍企业正常经营、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运用司法手段调节规范加快经济发展的各种法律关系。依法审理企业改制重组、兼并、破产案件;妥善处理劳动分配法律关系,完善劳动保障制度;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本位主义,维护司法公正;完善司法救助、法律援助措施,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12、营造开明宽松的政策环境。用足用活优惠政策,吸引投资者投资兴业。加大政策研究力度。重点研究制定金融、土地、环保、税收、财政等政策措施,构建符合我县实际、有利于扩大开放的政策体系。建立全县争取和落实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沿海产业转移、扶贫开发、民族政策、老区政策和后三峡扶持政策的协调机制,加大政策争取力度。做好政策服务工作,为企业和项目单位及时提供政策信息咨询服务;支持、帮助企业落实好税费减免、土地使用及资源开发、利用外资等各项优惠政策。
    13、营造充满活力的人才环境。加快人才“绿色通道”建设,加大人才培养、选拔、引进力度,重点培养、引进工业、旅游、经贸、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高中级人才,解决专业管理人才不足的问题。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整合劳动力转移培训资源,加强技能培训,满足企业发展的用工需求,打造劳务品牌,发展劳务经济。建立人才在县域内的顺畅流动机制,为人才施展才干创造条件,让各类人才在加快发展中尽显其能,发挥所长。
    14、营造全民创业的

转载或摘录请注明出处: 社会环境。以培植市场主体为主要目的,以创业是先进、招商是功臣、致富是能人为导向,引导全县广大人民群众树立尊商、重商、亲商、护商的理念,培育争先创业、艰苦创业、自主创业的精神。广泛动员各族群众立足自身实际,兴办实业,发展产业,培育更多的市场主体,形成全民创家业、办企业、干事业的生动局面。特别注重引导有资金积累、有熟练技术、有管理经验、有一技之长的外出人员回归创业,发展“回归经济”。制定政策措施,搭建创业平台,优化创业条件,营造有利于全民各施其长、各尽其能的良好创业环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学习贯彻党十七大精神实施意见
       迎十七大活动安排意见
       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团干部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
       师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心得体会
       权威解读十七大报告
       发电公司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
       中纪委学习十七大精神报告会
       团中央干部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
       团工委组织青年学习十七大精神
     
    共青团全会领导讲话
    赴天津学习情况汇报
    乡机构改革自检自查汇报材料
    民族会议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讲…
    工商税务科级干部竞聘报告
    社区基层干部发展指导意见
    地板促销活动方案
    浅谈酒店管理中总值班制度范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案
    整顿作风教育学习心得
    生产落实年活动方案
    落实惠农政策活动工作方案
    落实个体农林场水权管理办法
    计生委落实党廉建设工作意见
    农工办四措并举抓落实实施意
    落实重点工作任务实施意见
    落实电子政务工作要点
    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创新规划
    学习贯彻党委的会议精神
    贯彻全会精神增强经济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