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产业转移和扩大开放的重要平台,按照“产业发展抓工业、工业发展抓园区”的思路,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理顺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完善管理职能,加快园区水、电、路和生活配套服务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符合条件的工业项目入驻园区,加速园区产业集聚,加大对入园企业的管理、服务和跟踪问效,实现产业发展、工业项目入园、基础设施建设与拆迁安置协调发展。
三、努力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
10、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办好行政服务中心,进一步削减行政审批和行政收费项目,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采取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专门机关监督、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监督以及其它社会各界监督的形式,加大对职能部门监督力度,建立群众和企业业主评议部门制度。完善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定期召开民营企业联系会议制度。
11、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各类欺行霸市、恶意垄断、欺诈、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侵犯企业知识产权、坑害投资者、恶意拖欠及逃避债务和偷税、骗税等违法行为,保护依法经营、公平竞争,切实维护市场信誉,坚决打击阻碍企业正常经营、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运用司法手段调节规范加快经济发展的各种法律关系。依法审理企业改制重组、兼并、破产案件;妥善处理劳动分配法律关系,完善劳动保障制度;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本位主义,维护司法公正;完善司法救助、法律援助措施,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12、营造开明宽松的政策环境。用足用活优惠政策,吸引投资者投资兴业。加大政策研究力度。重点研究制定金融、土地、环保、税收、财政等政策措施,构建符合我县实际、有利于扩大开放的政策体系。建立全县争取和落实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沿海产业转移、扶贫开发、民族政策、老区政策和后三峡扶持政策的协调机制,加大政策争取力度。做好政策服务工作,为企业和项目单位及时提供政策信息咨询服务;支持、帮助企业落实好税费减免、土地使用及资源开发、利用外资等各项优惠政策。
13、营造充满活力的人才环境。加快人才“绿色通道”建设,加大人才培养、选拔、引进力度,重点培养、引进工业、旅游、经贸、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高中级人才,解决专业管理人才不足的问题。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整合劳动力转移培训资源,加强技能培训,满足企业发展的用工需求,打造劳务品牌,发展劳务经济。建立人才在县域内的顺畅流动机制,为人才施展才干创造条件,让各类人才在加快发展中尽显其能,发挥所长。
14、营造全民创业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