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这迅速成为外界关注的一个焦点。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孙升亮指出,此次十七大报告中正式纳入“和平协议”的提法,一方面显示出中共重信守诺、认真落实胡锦涛会见连战“新闻公报”、尊重台湾民众意愿的诚意,另一方面也表明正式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将会成为未来一个时期大陆方面在政治层面推进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目标。如果两岸能够在这个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就有可能逐步构建起“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
亮点之十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
十七大报告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这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首次被写入中共党代会报告。
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西连内陆,是一个有独特优势、辐射集聚的经济区域。
2004年福建省提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规划,计划通过10年~15年的努力,海峡西岸将形成规模产业群、港口群、城市群,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发达区域,成为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
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认为,建设海峡西区展示了祖国大陆对台湾的最大的努力和最大的诚意。海峡西岸经济区不仅会促进周边的浙江、广东等东部地区发展,从全国布局来看,对中部崛起和西部开发也有拉动作用。
亮点之十六:全面阐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人民将继续同各国人民一道,为实现人类的美好理想而不懈努力。”专家认为,十七大报告有关外交思想的论述,实际上是对十六大以来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创新的高度概括与总结,是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大宣示。
外交学院副院长郑启荣说:“十七大报告深刻而全面地阐述了中国与世界的相互关系,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也明确了中国外交的新方向。”
郑启荣指出,十七大报告中关于中国与世界关系的五个“相互”、十个“共同”特别引人注目。五个“相互”(“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相互借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十个“共同”(“共同分享”、“共同应对”、“共同心愿”、“共同繁荣”、“共同推进”、“共同推动”、“共同促进”、“共同维护”、“共同呵护”、“共同发展”),从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环保等多方面全面阐述了中国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深刻内涵。
郑启荣说,十六大以来,我国在发展同周边国家、世界主要大国、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以及开展多边外交、区域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和谐世界”主张的提出,更是中国外交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十七大报告对此向世界进一步昭示,表明了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方针和决心。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必将进一步加强,中国必将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