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东部投入很大,现在要重点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二是“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王东京认为,这要遵从市场规律,有新思路、新举措,比如成立全国统一的工业用地占用指标拍卖中心,西部指标可以通过拍卖流转到东部,拍卖来的资金用来投资东部企业,西部不用占用耕地、破坏环境,实现异地办工业,分享工业化成果。
亮点之六:首次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人们注意到,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一词语的变化折射出经济发展内涵的重大变化。
王东京认为,过去我们讲“增长方式”转变,是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而言,现在讲“发展方式”转变,内涵更加丰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从三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第二,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过去我们理解新型工业化主要是信息化。其实,新型工业化不止信息化一条路,根据国际分工格局,美国的新型工业化主要是it业,英国主要是金融服务业,日本主要是终端消费品生产领域,德国主要是制造业,都具有本国特色。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就业压力大,中国的新型工业化要根据国情走自己的路,不能简单模仿西方模式。中国走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特征应该是“三高两低”:高科技、高效益、高就业,低能耗、低污染。第三,提出“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过去提出扩大内需,主要靠投资拉动,现在继续提出扩大内需,重点已经转变,主要扩大消费需求。报告提出 “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三个转变”富有新意。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这一新目标特别鼓舞人心。专家认为,十七大报告在十五大、十六大所勾画蓝图的基础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使得这一宏伟目标更加丰富、更加完备。
甄小英认为,人均gdp反映的是国民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新目标充分体现出党将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的战略部署,表明我们党对小康社会的认识有了深化和拓展,更加符合时代潮流,更加顺应民意。
甄小英分析说,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等一系列要求,为今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道路。
亮点之八:“生态文明”首次写入报告
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人们注意到,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又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