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者的合法权益。1-12月份,全区受理投诉举报2677件,工伤认定349件,为劳动者追回工资905.17万元,涉及劳动者4122人;清退押金5.16万元,处罚超时加班、使用童工等非法用工单位45家,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五)以“作风建设年”为契机,在规范队伍建设上求实效。以“作风建设年”和生活品质大讨论活动为契机,坚持以虚促实、虚实互动,不断加强劳动保障队伍规范化建设。
一是加强教育学习,增强服务意识。深入开展以“促进民生保障,提升品质生活”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重点学习了党的十七大及省、市、区党代会等会议和领导讲话精神;邀请专家教授为系统全体员工举办了文明礼仪培训班,在机关内部举办了劳动保障业务知识竞赛,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了服务意识。
二是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服务举措。推出“民情联系卡”,完善了局班子成员联系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制度,在系统内部开展了以“我当一周劳动保障员”为主题的全员“蹲点”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许,《*日报》两次予以专题报道。
三是畅通信息渠道,加强交流沟通。进一步巩固“*劳动保障信息网”,做到了即时信息及时发布、当天咨询当天回复、回复内容全面准确;主动加强与电信部门的合作,建立了“*区劳动保障短信平台”,通过短信的形式,及时将劳动保障的最新政策、最新动态以及就业信息等内容发布给辖区干部群众,提高了服务效能。扩版了《*劳动保障》,增加了信息容量,扩大了发行范围。
四是提升服务品质,争创优质服务窗口。以争创优质服务窗口为目标,强化硬件建设,新建了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将就业、养老、医疗、劳动信访受理集中一体,实现 “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实施排队叫号,公开办事程序,统一工作服装,健全管理制度,提升服务水平。目前,我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已被推荐为省劳动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区社会保障统筹办公室也被市政府授予“模范集体”称号。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努力,我区劳动保障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还不少。一是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就业难问题依然存在。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市场就业观念不强,就业定位不准,自身素质偏低;部分企业对当地的被征地农民存在偏见,给农转非人员就业带来一定的竞争压力;各级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被征地农民就业工作的氛围还不够。二是失土农民技能培训的主动性不强。培训组织难,培训与就业的结合度还需进一步提高。三是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障工作落实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征地与撤村建居时间的不一致,导致部分撤村建居农转非人员因政策限制无法参加养老保险或享受超龄人员生活补贴;土地换社保的费用相对不足,造成了大部分失土农民只参加养老保险,而放弃参加其他险种。四是劳动关系调整日趋复杂。各类非法用工主体监管难度加大,劳资纠纷高发、频发,群体性上访事件有上升趋势;在网格化管理实施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协管员待遇偏低、队伍不稳定;工作中只有采集信息和监督管理权,没有执法权。五是社会保险参保离全覆盖还有一定的差距,依法扩面的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大。六是企业退休人员维稳已成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这些困难和问题,有待于我们在下一步的工作中,采取积极措施,确保矛盾和问题的有效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