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朝气,不利于地税事业发展。
三是干部队伍思想动力不足。有相当一部分干部缺乏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忙于应酬,满足于取得文凭,或只重片面的单一业务学习,不重综合知识学习,忽视综合能力的提高。少数干部在工作中进取心不强,责任意识差,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缺少激情和干劲。少数青年干部宗旨观念不牢固,没有方向感,对前途茫然,信心不足,缺乏敬业和奉献精神。还有一些干部自律意识淡薄,服务意识差,公私不明,不能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以权谋利现象仍未杜绝。
四是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不够。在各级领导班子中,部分领导成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缺乏主动性,主官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推一推动一动,不推不动。二是过于看重权力,产生逆反情绪,认为自己有职无权,计较待遇和回报。三是缺乏创新意识,满足于做好分管的本职,工作平平,不求上进。四是存在老好人思想,怕得罪人,不敢大胆管理。五是不重自身修养,不研究领导艺术,不会当领导。
(三)经济发展总量与税收科学发展不够平衡
州直地税组织收入总量虽然高速增长,但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缺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科学分析论证,以致税收计划与实际收入不平衡,造成税收总量不平衡,各局收入进度所占比重不平衡。如:因外来投资规模和经济发展速度不一,新源局超出平均进度66.3%,口岸局至今未赶上平均进度。
(四)征管水平落后于形势发展
纵观我州直地税工作实际,税收征管水平离“科学化、精细化”标准还有一定差距。普遍存在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缺乏对税收工作的整体推进和提高的长远考虑。加之信息化建设滞后,现代科技手段运用不足,管理形式单一,管理手段不力,管理上存在漏洞和死角,对征管难度较大的税源管理缺乏积极的应对措施,征管工作跟不上税收形势的发展,离“服务**经济”的要求还有差距。
七、深入学习实践,认真剖析根源
(一)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切合工作实际不够
随着新时期经济和税收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管理方式也应随之变革。虽然近几年不断进行革新,尤其是在岗责体系建设上大胆创新,但由于经验不足和缺乏科学发展的眼光,切合实际不够全面,制定的制度不仅内容不够完善,而且缺乏刚性和力度,制度执行还不严格,易形成制度与落实“两张皮”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一方面是岗责体系建设和机制运行还需要一个验证过程,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另一方面是管理机构设置上,没有经过切合实际的认真的论证和验证,不考虑结合各地的不同实际,搞一刀切、一股风,造成人力资源使用不顺,阻挠了机制顺畅运行。再者,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还有待改进与完善。由于考核激励体制还不健全,现行绩效考核机制还不能完全体现公正公平,造成奖勤罚懒机制得不到有效体现,势必对干部的思想情绪和工作积极性造成一定影响。
(二)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不够科学
由于一些当地政府不注意考虑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实际,对税收任务层层加码,下达税收任务增幅最高达到45%,扰乱了正常的税收调控经济功能。而且对完不成当地税收任务,采取少给或不给经费补助做法,增加了地税部门的工作难度和压力。
税收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匹配。如资源开发的税收优惠政策不符合经济发展观和税收经济观,煤炭资源税税率多年来一直是0.5元/吨,且有的企业对资源圈占不采,形成浪费;又如电信业的税目税率也是一定多年未改,造成一些增值业务在税款收征界定时引起争议;再如,引进诸多外资企业看似增加了就业,带动了经济发展,但总体上看,这些企业过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没有带来经济增长实惠,资源优势没有转化成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