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辞职报告 >> 正文
农村加强经管服务发展总结

  从 年开始,我们把减负工作的重点放在了积极化解村级不良债务上。几年来,我们不畏困难,脚踏实地,在村集体经济极端艰难的情况下通过增收、节支、清欠、清地、降息等措施,努力开拓债务化解新渠道。三年共化解村级不良债务5014.1万元,占债务总额的26.8%。

  农村税费改革后,如何促使村级公益事业健康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于是我们把每年的三月份作为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议事月”,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增强了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了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性,确保了农村集体公益事业的有效发展。 年138个村向230,686人筹资275.6万元(每人12元),申请以奖代补资金137.8万元,极大的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四、以宣传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法》为重点,切实抓好,农村稳定工作。

  农村税费改革以来,“一免两补”政策的实施使广大农民欢欣鼓舞。与此同时,土地矛盾也成为农村信访的焦点和重点。为保证《农村土地承包法》正确贯彻实施, 县农经总站举办了两个培训班,一个是针对乡镇干部及乡镇经管员的培训班,一个是针对村干部和村助理会计的培训班。我们通过电视宣传、标语宣传、印发手册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农民认真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宣传面达到百分之百,实现了家喻户晓。我们还集中人力物力开展了对可能引发土地纠纷案件的排查工作,并出台了《关于妥善解决全县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问题的实施意见》,为农村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为及时处理信访案件,维护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正当权益,确保农民的合法利益不受损害,我们调整分工由站长主管信访工作,亲自接待信访农民。为保证信访案件及时准确查处,站内工作人员又组成了4个专案小组负责专案审计,全站上下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https://

  五、以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审计为重点,切实加强村级财务管理。

  为维护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益,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推行了乡镇经管站长审计责任制,开展了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年对全县村级206个基本核算单位2004年度至 年度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并针对三大方面37个问题进行了整改。

  在帐前审计工作过程中,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原则,坚决堵塞村级财务管理的漏洞。为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全县146个行政村全部签订了管理费使用责任状。审计过程中严把凭证录入关、审核关,加强票据管理,确保财务手续的完善;严格执行财务收支预算制度,确保资金使用符合规定,充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六、以发展农民专业协会为重点,切实提高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组织化程度。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组织和引导农民发展生产、参与竞争、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有效组织载体。

  我们通过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经合 县的实际情况,决定以农民专业协会为突破口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我们采取了完善推广、示范引导、企业带动、部门领办等多种方式方法,全县共发展农民专业协会218个。其中夹信子镇的“宝石河”毛葱协会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级试点协会,万金山乡的“三江”生态水稻协会被省农委确定为省级示范协会。他们生产的许多产品已经走出国门,远销泰国、马来西亚、欧盟等地。协会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给广大会员带来了实惠的同时,也使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党委干部加强思想文化建设总结
       科技局政风行风建设发展总结
       重阳节开展敬老宣传总结
       行政公开运行总结
       行政办业务学习总结
       公司财务资金业务管理总结
       进步优化经济发展总结
       和谐社会环境优化总结
       中学调整理论教学总结
       乡镇加强新农村建设总结
     
    物价局机关作风建设及排头兵实践…
    市妇联主席春蕾计划捐赠仪式上的…
    检察院解放思想大学习大讨论活动…
    镇庆祝教师节大会讲话
    五四青年节活动报幕词
    经济开发区半年工作总结
    学校流感防控培训教育会讲话
    校区环境建设调查报告
    教育局校风建设总结讲话
    会主义荣辱观论文社会主义荣辱观…
    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方案
    加强机关党建工作方案
    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方案
    争创农村公路示范县工作方案
    农村医疗救助工作规则
    改善农村支付环境管理办法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管理办法
    加强大组工网运行管理办法
    农村社保实施工作意见
    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代表实施
    辞职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