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课改一期来,老师们辛苦了!感谢老师们的全心投入,感谢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感谢老师们的一路坚持。借此机会,对一期的工作做个简单的总结。
一、课改带来的变化
变化一:课堂气氛活跃了。
现在的课堂,大部分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老模式了,随时到七年级各班走一圈,看到学生或写或问,或议或评,或讲或演,自由自信,大胆放松,充满生气。像邱盛德老师的语文课、老师的数学课、李帅老师的英语课,最典范,最具有代表性。
变化二:学生学习主动了。
传统的课堂里,从教学目标的确立到教学步骤的操作,再到知识点的落实与反馈,都由老师包办,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老师没有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就找不到事做,学生的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而现在,黑板成了学生展示的平台,讲台不再是老师的专属,课前演讲、小组讨论、自由点评、充当小老师等多种创新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许多的机会,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特别是潜能生,由备受冷落与责备的人转变为教师和小组同学关心的主要对象,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
变化三:教师的专业成长了。
传统课堂里的所有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都在预设之中,而开放的课堂里生成的成份多一些,随时出现的意外,可能对老师的知识与能力是一种挑战,因而在备课时应考虑更周全,相关的知识储备要更丰富。可见,开放的课堂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逼迫老师们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集体备课,互相听课评课也促进了老师的专业成长。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各具特色,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向他人学习,博采众长,是最快速的成长方式。
进行理论学习和课后反思更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第四期教学反思中,黄爱芬老师,罗化高老师写的内容都是完全平方公式的教学,可是总结的问题,存在的困惑,各自的教学体会却不相同,这说明两位老师都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写的反思,这样的反思对教学最有促进作用,这样的反思如果天天坚持写,“反思三年不成名师”才怪呢。
变化四:班级管理精细化了。
各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管理积极性,充分发挥了课代表与小组长的作用,加强了对小组长、小老师的培训与指导。对学生实行了从早到晚、从教室到寝室、从课内到课外、从学习到生活的全方位、全时空、全过程的管理。各班的管理既基本统一,又各具特色。如225班李老师设立了一个师生对话专栏,老师亲切的话语,及时的鼓励,谆谆的教诲,使学生很受感动。233班王冬生老师每周的总结很规范,表格设计很有创意,后黑板上的两个栏目很有体育特色,一个是“向右看齐”,用来表扬表现好的学生和进步大的学生,另一个是“立正”,用来提醒那些表现较差的学生。
二、课改中的收获
一学期的课改,我们的变化很多,收获也多,一些成功的经验,在以后的工作中必须坚持。
1、必须坚持集体备课,统一编制导学案。
因为导学案是要发给全组教师和全年级所有学生的,这样的导学案肯定要比我们个人写在备课本上的教案好,主备教师要博览群书,收集大量资料,进行精心设计,还要集思广益,综合大家的意见,进行反复修改。这个过程,就是老师的一个学习过程,就是提高老师能力的一个过程,就是一种教研活动。这种备课方式,即使对其他教师来说是一种偷懒,我认为也是一个好处,因为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导学案是学生生自学、讨论、展示、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