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健全农村就业服务体系。全面实行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和求职登记制度,将户籍在本县的所有城乡劳动力纳入就业培训、求职登记统计范围,及时掌握城乡劳动力基本情况。充分发挥县、街道两级劳动力市场功能,健全县、镇街道、村三级就业服务网络体系,为被征地人员和农村劳动力提供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政策咨询等一站式就业服务。
二是加大农民素质培训力度。全面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对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开展社区、家政服务、保安、保绿、手工编织等为主的实用技能培训;对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青壮年,开展以提高就业竞争能力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他们考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对已转岗就业的企业在职农民工,重点开展技术等级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技能水平;适应现代化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对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开展为期6个月至1年的劳动预备教育培训,使其掌握初级或中级以上的职业技能。
三是切实加强农村养老保障工作。努力建立起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力争用五年时间实现农民养老保障全覆盖,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目标。继续推进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工作,及时把新被征地人员纳入养老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即征即保,使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参保率保持在90%以上。
(四)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一是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化学校布局,高质量普及15年教育,推进教育的均衡化和现代化。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实行全县范围内城乡学校结对、教师互派、名师巡回教学制度。从今年开始,对全县农村水平义务教育段学生全面免收学杂费;继续加大对民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规范管理和扶助力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权利,确保60%以上流动人口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加大对困难家庭学生救助力度,继续对贫困学生给予寄宿费等生活费用的补助,确保每个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
二是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合理布局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资源,新建(扩建、迁建)3家综合医院,扩建(改建、迁建)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争取用三年时间基本实现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一体化,每个村都有卫生服务站,每个镇街道都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全面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和医疗救助体系,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小病受惠制度,全面推行免费体检制度,确保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
三是加强农村文化体育建设。启动实施“村落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加强镇街道文化站、村文化阵地建设,改造提升休闲文化娱乐设施。通过三年努力,搞好25个村落文化阵地建设工程,每个村包括一个750平方米的灯光篮球场,一条100平方米的健身路径,一套健身器材,一个80平方米的露天戏台,并完成村文化宫室内设施的改造。建设资金由县和镇街道、村按照4:6的比例承担。
四是农村菜市场改造整治。对经营面积一般在1000平方米以下便民式菜场整治,通过原地改建、扩建,达到商品离地、消除露天经营、基本设施配套、管理规范的要求;对经营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菜场实行综合开发式菜场整
治,配备管理用房、停车场、质量检测室、消防、治安、卫生等设施,周边开发三产用房,达到综合开发的目的。农村菜场整治所需资金由县、镇街道、村各三分之一承担。
(五)增加村级经济收入,夯实基层组织基础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