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重抓好五方面重点,并加强政策的引导和扶持:
(一)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发展都市农业。针对耕地少的实际,继续引导发展都市农业、生态绿色农业,提高农业效益。实施农业“3210工程”,即积极培育粮食、无公害蔬菜、花木三大产业,加快建设 万亩无公害蔬菜和生态林休闲观光两个市级农业产业基地,大力培植十大精品农业示范点。
二发展农业科技。积极
推广无公害生产设施,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农民信箱工程”,争取今年全县“农民信箱”注册用户达到3500户,70%的行政村建成电子信箱;对新创办县级农业科研机构的,给予10万元以内奖励,并优先立项和安排科研经费;对新列入省市县级科技(科普)示范基地的,给予5--10万元的奖励;对列入国家省市级农村科技服务机构、星火项目、金桥工程和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给予5--10万元奖励。
三是积极扶持“农家乐”等休闲项目。拓展农业功能,延伸农业产业链。对“农家乐”道路等外围公共基础设施由政府适当配套,对业主自行建设的景点,给予投资额40%的补助,最多补助20万元,进入的企业享受服务业发展政策。
(二)加大农村公共投入,全面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环境。大力开展小康示范村创建,争取到年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25个,其中今年建成3个、争取建成5个。
一是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我县制定了十年建设农村新社区的目标,在去年试点基础上,今年开始全面推进。通过全面实施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因地制宜开展村庄拆迁、改造、整理和整治;积极开展道路硬化、河道净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的农村环境卫生“五化整治”,形成配套设施完善、服务功能提高的农村新社区,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
县里每年安排600万元财政资金,每年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列支3%的资金,用于农村新社区建设,优先安排新社区建设用地指标,今后三年每年各安排建设用地指标、周转复耕指标200亩,并对批准全面启动实施的行政村安排10亩启动指标和一定启动资金。对进行村庄整治的村,所需资金由县、镇街道、村三级按4:4:2负担。
二是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加快城县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继续推进农村水改工程,今年完成农村1.5万户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全面完成农村水改目标。
三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针对当前农村部分地方卫生状况脏乱差的现象,从3月份开始,化2个月时间在全县农村开展卫生清理工作,消除卫生死角,营造全县农村整洁、干净的面貌。继续实施农村公厕无害化改造工程,今年完成公厕改造200座以上,无害化改造率达到90%以上;完善农村环境卫生动态保洁制度,争取100%村实行环境卫生8小时动态保洁。全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加快建立“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全县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
四是开展农村违法建筑整治行动。从3月份开始,准备化半年时间开展农村违法建筑的整治,原则上对建在耕地上的、影响交通安全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的、以及 年以来新建的,一律拆除;对其余违章建筑进行登记、上册,加强管理。
(三)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我县土地征用多,工业化、城市化相对较为发达,因此,提高农民的素质,加快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进一步提高农村的保障水平,是我县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点: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