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的样板,促进基层部队管理全面上台阶
市现辖2区10县1市,支队下设13个大队,15个中队。近几年来,我们按照总队提出的“硬件建设上档次,软件管理上水平,防火灭火上台阶”的目标要求,着力加强了基层基础设施建设,使基层营房营院有了明显改观,不少大中队成为了花园式单位和当地的一个“景点”。但是在管理上,差异却比较大,“松、散、乱"的现象在部分基层单位仍然存在。为了统一基层部队管理标准和模式,按照总队的部署和要求,我们认真抓好了市消防大队规范化管理试点工作,以试点形成基层管理的基本模式和思路,以大队带动和促进全市部队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 突出“两个重点”,率先垂范促管理
治军之道,得之于严,失之于宽。严,必须先严官。所以,在部队管理中,我们突出警官和士官两个重点,坚持以干部带士官,以士官带士兵。
(一)突出干部管理的重点。抓干部管理,要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责任心问题,二是管理素质问题。强化干部责任心,就必须要求全体干部做到“身在兵中、兵在心中、心在营中”,做到与战士实行“五同”(同吃、同住、同操课、同劳动、同娱乐),做到“六到位”(早操到位、操课到位、就餐到位、娱乐到位、点名到位、劳动到位)。但是,真正让基层干部做到这些并不容易。因此,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在全市部队广泛开展了“比一比,看一看”活动:即比内务,看谁内务规范;比形象,看谁警容严整;比学习,看谁劲头足;比工作,看谁成绩好。促使干部以模范行为引导士兵,以人格力量影响士兵。同时,我们进一步强化了民主监督。支队统一在基层大、中队制作了“干部五同公开栏”,由执勤班长填写,每周公布干部“五同”情况,使全体干部接受群众监督。特别是在每年新兵到部队后,支队军政主官都会给新兵下发一张官兵联系卡,公布手机号码和联络电话,明确告示,凡是遇到干部、班长在管理中违反条令条例,或者他们模范作用不强等情况,均可直接打电话向支队领导反映。去年初,一名班长在组织训练中,方法简单,训练强度过大,有一名身材瘦小的新兵吃不消,便产生逃离部队的念头,但看见官兵联络卡后,便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拨通了支队领导的电话,支队领导立即组织有关部门现场办公,从而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在日常管理中,支队建立了电话点名制,每周坚持不定期对基层干部电话点名,由支队政治处或值班首长实施,有时通过无线网点名,有时直接打基层单位的电话点名。对一次不在位的,全市通报批评,两次的到支队作检查,三次以上者,不仅调离原岗位,而且推迟半年晋衔、晋职,有力防止了干部的离兵、离营现象。同时,我们还开展评选“基层一对好主官”活动,每年两次由战士民主推选,年终支队党委综合考评,评出五对“基层一对好主官”,从而使基层大、中队主官自觉摆正位置,用权不争权,补台不拆台,有力地促进了部队基层班子建设。
(二)突出了士官管理的重点。新的士官制度实行后,部队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加强管理,引导士官摆正位置,强化骨干意识、表率意识是面临的首要问题。为此,我们着重抓好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严把质量关,在“入口”上下功夫。我们在士官选取中坚持落实“三个优先,一个达标”:即经过培训的优先,具有专业技术的优先,担任骨干的优先,选取高一期的必须在各年度内考评均达到“称职”以上标准。并坚持宁缺勿滥,做到“四有四不”(有申请、有推荐、有考察、有审批,不降低标准,不暗箱操作,不看表象,不搞变通),坚决抵制说情风、递条子、拉关系、打招呼的不良现象,确保士官队伍的高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