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基本上流于形式。居委会的选举一般都是在街道的帮助下进行的,但出于政府行政治理的需要,这种帮助实际上与直接主导居委会选举没有什么两样。居委会干部的候选人基本上由街道党工委的组织科来考察和选定,然后提交居委会选举,而且多采取间接选举和等额选举方式。有的街道因工作需要,在非本居住区的人员中选聘居委会干部。显然,选举成为了一种形式,在这种选举中,结果比程序更为重要。组成后的居委会的三头(党支部书记、主任、妇代主任)属于街道管,居委会中的各职能组织的干部,由居委会直接聘用,报请街道组织科备案。因而,街道要承担居委会专职和聘用的工资。在这样的选举方式和人事制度下,居委会干部实际上成了政府聘用的干部,因而,对这些居委会干部来说,他们的工作不是直接面对社会的要求,而是直接面对政府的要求。人是组织的主体,工作的主体,因而,直接关系到组织的性质和功能。这样的人事关系,必然会从根本上影响居委会的群众性和自治性。
第二、职责。依据居委会组织法,居委会的职能可概括为六大方面:政治整合;公共服务;民间调解;治安维护;政府协助;民意表达。但在实际的工作中,街道所承担的工作远远大于法律的规定。据初步统计,居委会的实际工作内容有十大类百余项。这十大类是:环境卫生,社会治安,物业治理,民政帮困,计划生育、纠纷调节,宣传教育,文明达标,收款收费,人口普查。居委会工作范围的严重“膨胀”与居委会组织的行政化密切相关。在居委会成为政府派出机构的“派出机构”的情况下,政府派出机构及其相关的职能部门,都有意无意地把居委会作为自身的一个工作机构,并将自身的一些工作委派给居委会承担,于是形成了居委会干部常说的“下面一根针,上面千条线”的工作格局。据调查,目前与居委会工作有关的部门有40多个,在街道这个层面与居委会工作发生联系的职能部门有:街道办事处的民政科、劳动科、社教科、卫生科、城管科、财审科、行政办公室、综合治理办公室、警署、房管办、环卫所、工商所、粮管所、街道医院以及区园林治理所。
第三、考核。从理论上讲,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居委会工作的好坏应由居民或居民代表来考核、评价,而担当指导角色的政府部门主要是提建议和提意见。但实际的情况并非如此。在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变为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的情况下,居委会的工作不是面向社会,而是面向政府,因而,对居委会来说,政府的评价要比社会的评价重要。政府为了促进居委会更好地承担政府的工作,实现政府的工作目标,往往以考核、评选代替工作上的指导,以考核、评先进为指挥棒左右居委会的工作精力投向。据调查,目前居委会所有工作几乎年年都有评选和考核,评选的内容主要有:居委会的软硬条件要进行达标评选;居委会工作要进行上等级(从一级到三级)评选;社区服务工作要评选社区服务示范小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评选文明小区;社会治安工作要评选安全小区、安全示范点;环境卫生工作要评选卫生美丽小区等等。街道对居委会具体工作的考核,往往实行工作年度目标考核。这种考核实际上是办事处各科室对居委会工作考核,因而,一到年末,居委会往往要应接不暇地接待考核和检查。以嘉定区被调查的10个居委会为例,1996年至1997年两年共接受上级(不包括市)考核247次,检查434次、验收评选168次,年均每个居委会接受考核、检查、评选42.5次;另外共参加上级召开的会议总数达1790次,年均每个居委会达90人次。
从以上三个方面,我们不难看出居委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不是相对独立的关系,而是全面依附的关系。政府全面主导了居委会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