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发展地方经济,促进乡镇企业发展。
4、增加出口创汇。目前猕猴桃酒的主要消费市场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原饮用葡萄酒的群体中。公司的营销思路是主攻外销、做大内销。
5、安排就业,促进农
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6、促进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目前,在国内猕猴桃酒的生产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体现在产量少,没有形成市场知名品牌,产品质量仍然存在着风味差,缺乏猕猴桃酒特有的风味;口感差,不爽口,有过酸过涩的感觉;产品稳定性差,易变色,易氧化,易沉淀等问题,导致市场销售不畅,产品达不到出口标准。
猕猴桃原本产于我国,早在100多年前,新西兰从我国引进野生猕猴桃,并不断加以培育,到二十世纪末,新西兰猕猴桃名声大噪,风靡全球。我国猕猴桃种植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起步,1991年进入发展期,随着发达国家猕猴桃消费热的兴起和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猕猴桃的种植面积已超过意大利、新西兰等发达国家。据统计,全国栽种面积已达4万多公倾,居世界第一;猕猴桃消费热在我国已悄然兴起,形成了我国三大猕猴桃主产区(湖南湘西、河南西峡、陕西秦美)。2002年,我国人均水果年肖费量达到50公斤,但由于水果加工落后,我国果汁、果酱、果酒人均消费量只有0.9公斤,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7,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1/30-1/40。由于果品加工的食品在卫生、营养、贮藏、运输等方面优于鲜果,直接食用原果的人群只占水果消费人群的10—20,80有人群将以果汁、果酱、果酒作为首选饮料。因此,饮用果汁、果酱、果酒已成为世界水果消费的大趋势。人们对于低度果酒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大。猕猴桃作为“水果之王”,其主要加工产品—猕猴桃酒,将独占果酒食品鳌头,与葡萄酒一争高下。开发前景十分可观。
三、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技术要害与创新点、预期目标
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
1、采用良种配套丰产技术,引种、选育、严格按标准选地、制定无污染施肥施药措施,标准化栽培,重点发展2—3个适合本地栽种、符合加工要求的鲜食和加工兼用型良种,且保证盛果期产量达到亩产2000公斤以上。
2、开发适于加工的采收技术和节能贮藏技术。
3、采用鲜果按成熟程度分级分类采用不同的发酵处理技术。
4、采用酶处理技术。
5、果汁酸度糖度调整技术。
6、抗氧化技术。
7、果酒沉清处理技术。
8、人工纯种优质酵母菌发酵技术。
9、温控发酵技术。
10、低温、密封贮藏技术。
通过以上技术内容的实施,保证猕猴桃果酒清亮透明、酸度适中、糖度适中口感清爽无不适风味、同时最有效地保存果汁中的维生素c及其他营养成份不受损失、保证成品酒的稳定性,使我公司生产的国猿牌猕猴桃酒达到国际出口标准。
技术要害及创新点:
1、对果汁进行两次酶处理。果胶酶应用于猕猴桃酒的加工过程中第一次处理,可以有效分解果实中的果胶质,从而提高果汁的出汁率。但要获得发酵用的澄清的猕猴桃汁,必须第二次使用果胶酶,而且每次果胶酶的用量、用法、作用温度和时间都不相同,从而获得澄清的猕猴桃汁,对解决猕猴桃酒的风味和口感,使猕猴桃酒达到纯净爽口的出口标准起要害作用。
2、少量分次使用抗氧化剂。抗氧化剂的使用对保存猕猴桃果汁中的维生素c效果明显,同时对形成猕猴桃酒特有的风味也起明显作用,而采用少量分次使用抗氧化剂既能保证抗氧化剂在产品加工的全过程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又能避免一次过量使用带来的副作用,保证使用量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