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人口部门要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完善“以房管人、均等服务、区域协作、两地互通、信息支持”机制。年内要依据流动人口规模,配备社区计生专干和流动人口协管员、治安联防员,完成山河镇东、西城社区和鸿福、真善美、美佳超市流动人口示范化社区创建活动。
(三)坚持利益导向,不断提升民生保障能力
1、将利益导向体系建设纳入民生建设规划。县、乡两级要把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纳入民生建设总体规划,完善和落实惠农政策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奖励优惠政策体系,逐步提高奖励优待标准。要发挥公共政策导向作用,对农村计生家庭,要在“普惠”基础上力争做到“特惠”,坚决落实省、市各项优惠政策规定,注重运用重大公共政策破解工作难题。
2、启动“利益导向体系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结合县情实际,制定“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示范县”创建实施方案,明确牵头单位、责任单位、目标任务、完成时限。全面推进“313”计生利益导向惠民工程,确保国家“三项制度”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惠农政策中进一步体现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的通知》〔2007〕76号文件)全面有效落实,特别是对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按每月25元标准落实父母奖励费,是农村居民的,当年一次性给予不低于1000元的奖励,确保惠及农村计生“两户”家庭的各项奖励优惠政策实现全覆盖。
3、积极推进“少生快富”扶贫工程。扶贫、民政、农牧、卫生、人社、水务、国土、建设、林业等相关部门,在制定出台相关惠农政策措施时要和人口部门会签,确保出台的各项惠农政策充分体现对计划生育家庭的“特惠”,达到“多算一人或提高30%”的标准,真正发挥“少生快富”的示范导向作用。
4、探索建立“诚信计生奖励”政策。结合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围绕计划生育家庭优生优育、子女成才、抵御风险、生殖健康、家庭致富、养老保障等,落实农村计生“两户”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和“成才计划”,设立“长效节育奖”,探索建立生育保险、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扶助、“少生快富”无息创业贷款等扶持政策,切实发挥利益导向政策对广大群众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四)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升优质服务能力
1、稳步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加强以“县站为龙头、中心服务所为骨干、乡服务所为依托、村服务室为基础、流动服务车为纽带”的服务网络建设。以“质量管理、优生促进、科技练兵、服务关怀”为重点,继续深化示范性服务机构创建活动。严格手术操作程序,减少手术并发症,维护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权利。开展已婚育妇节育状况回访调查和妇女病普查诊治,更换到期节育药具。加强乡镇服务所技术力量,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实现环境优美、技术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秀、群众满意“四优一满意”目标。
2、实施“生殖健康服务进家庭”行动。把实施“生殖健康服务进家庭”行动作为提升优质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强化人员培训,加强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检查、优生促进,突出下乡进村上门服务,使生殖健康服务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惠及广大育龄群众。
3、深入推进“优生促进工程”。积极实施以出生缺陷干预为重点的“三大工程”,全面落实出生缺陷一级预防6项措施(宣传倡导、健康促进、优生咨询、高危人群指导、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补充营养素),加大叶酸发放和指导补服力度,努力降低出生人口缺陷发生率。认真组织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工作,建立优生检测实验室,主动开展孕前健康检查,努力降低出生人口缺陷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