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2万㎡的公寓、住宅、宾馆、饭店以及规划人口在1万人以上的住宅小区,必须同步设计中水冲厕系统,逐步达到满足小区绿化用水、景观用水、路面冲洗等用水。加快电力、造纸、化工、纺织等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研究建立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超采区地下水的职能管理,强化地下水环境修复。
推进农业节水。推广引进节水灌溉先进技术和设施,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大力发展喷灌、滴灌、低压管道等节水型灌溉方式;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推进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技术改造,年底大中型灌区干级渠道衬砌率到达30%;推广农业高效用水、节水、雨水利用;加强旱地水肥优化利用与调控等技术研究。
三、实施步骤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从年起,计划用5年时间进行集中推进,到年基本建成节水型。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推动先期试点包括企业、学校、灌区、社区和居民区等节水型单位40家和2个省级试点县、2个市级试点县的试点工作,为进一步扩展节水试点单位探索路子、总结经验、提供示范。期间,成立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搞好宣传发动和人员培训,增强全民节水的自觉性,营造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浓厚氛围;制定节水政策,编制节约用水发展规划和水资源综合规划,落实主要行业、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制定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供用水计划;根据试点工作的实际需要,开展相关专题研究;制定经济结构调整方案,协调用水与经济结构的调整。
第二阶段:全面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全面推动节水型单位100家和30个乡镇试点工作。期间,加强节水工程建设,加大节水技术改造,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技术设备和器具;完成各项专题研究,形成较完整的技术支撑体系;初步建立以用水和排污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确定各行业和各部门、各企业和各灌区的用水控制指标和排污控制指标;制定并实施水价和污水处理费调整方案;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深入调整产业结构,推广节水治污新技术,搞好节水服务体系、节水指标体系建设,建立检测监督检查机制。
第三阶段:在重点推进的基础上,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走进千家万户,基本建成节水型。期间,全面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进一步完善以用水和排污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初步建立起节水型社会的运行机制、参与机制和法制体系;进一步完善试点建设的重点支持工程建设项目;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进行总结与自我评估,并做好迎接国家和省的检查验收工作,力争年下半年完成检查验收工作。
四、主要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试点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必须加强领导。成立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市发改委、经贸、农业、林业、水利、畜牧、财政、国土、环保、科技、教育、广电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具体负责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组织协调和日常工作。并建立起统一、高效、有序的工作机制,协调各县区之间、水利局与各职能交叉部门之间的关系,保障具体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各相关部门要明确责任,相互沟通,密切协作,共同搞好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
(二)资金保障。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切实加大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资金投入。设立节水专项经费,用于节水技术研究、技术推广、节水管理及节水设施建设等。积极策划项目,加大对国家和省的资金争取力度,将更多的资金引到,同时引导企业加大节水投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