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国务院、国家质检总局关于从源头抓质量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市委关于建设“平安*”的部署,积极探索科学监管的新思路、新模式和新机制,坚决履行好监管职责,做到监管不缺失,努力提高监管的有效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明确抓工作落实的责任,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不断开创质监工作新局面,为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新贡献。
二、工作重点
(一)抓质量诚信机制建设。大力加强质量诚信道德教育,引导企业增强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积极探索进行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将企业质量信用等级纳入社会信用体系,按照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进行分类监管。充分依托行业协会牵头协调作用,在产值达5000万元上企业和72家名牌企业中大力开展质量诚信制度建设,在企业中建立质量诚信教育制度和奖惩制度、质量检验制度、售后服务制度、召回和追溯制度、质量自律机制等五项制度。加强对名牌企业质量诚信制度建设情况的检查和监督,对20*年已初步建立质量诚信制度的品牌企业和列入培育企业,通过现场督查和网上点击查询等途径,确保各项制度良性运作,务实到位。加快块状产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把质量诚信要求纳入块状产业企业联盟标准,规范行业质量行为,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全面建立质量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建立健全企业质量信用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促进形成个人讲诚信、企业守信誉的良好氛围。
(二)抓安全监察。以“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为载体,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切实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平安*建设。一是抓食品安全。在市政府领导下,在20*年整规工作初显成效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十小”的牵头协调工作,协调落实对食品小作坊的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管理制度,并引导其走挂靠、兼并、联合取证之路。创新日常监管机制,在日常监管范围上,突出高风险、区域生产集中、容易出质量安全问题的产品和区域;在日常监管内容上,突出检查企业对制度的落实和执行上。监督食品生产企业依法建立包括食品原辅料的索证索票、检验检测、食品添加物质主动申报、问题食品快速追溯和召回等在内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努力提高获证企业的自检能力,切实增强企业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严格市场准入机制,应取证食品生产企业100%取得生产许可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机制,深入开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添加剂、乳制品和桶装饮用水等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切实提高应对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针对即将颁布实施的《食品安全法》,进一步加强与各部门沟通协调,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二是抓特种设备安全。认真贯彻《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进一步完善“五位一体”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机制,建立特种设备安全动态监管新模式,突出落实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主体责任,督促使用单位完善“三落实、二有证、一检验、一预案”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制,加快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标准化、信息化和精细化步伐。强化现场监督规则,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形势分析制度和预警制度,完善事故应急救援机制。实行分级管理,重新调整明确特种设备重点监控企业和重点监控设备,完善重点监控企业年终考核制度。继续深化开展以起重机械、氨制冷压力管道为重点的特种设备专项整治工作,确保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坚持逢节必查,加强对涉及公共安全的各类游乐设施、电梯、压力管道、客运索道等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查工作。组织开展“万人教育培训活动”,切实提高作业人员实际能力,确保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三是抓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