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标任务
(一)提高信息登记质量,积极培育信息应用意识和水平。各地做基础工作时,须严格遵循“从严、从细、及时、高效”的工作原则,网上登记的流动人口率、出租房屋率和“人户一致率”的要分别达到90%、95%、70%以上,流动人口中的党员、人大代表、协政委员、党代表的登记率要达到90%以上,携带儿童登记率、婚育证明查验率达85%以上。流动高危人口列管面达到2%,出租房屋治安责任书和消防安全责任书签订率达100%。根据实际工作中的需要,还必须加强对流动人口中的高危人员的手机号码、携带物品等信息的采集登记,同时也要加强对流动人口中的党员、干部等人员手机号码等信息的采集登记,使基层基础信息为现实工作服务更具实效性。
(二)严密组织网络建设,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首先市一级要及早发挥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的指挥协调功能,各镇(街道)同时加快完成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领导小组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建设,加快在村(居、企业)中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速度。充分利用好村级服务管理平台,探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与综治管理站合署办公模式。积极挖掘服务管理经费的筹措渠道,配强流动人口协管人员。
(三)适应服务管理形势,健全服务管理长效机制。各单位积极研究当前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发展形势,行动期间要制订出相应的计划,认真加以落实。与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联系紧密的部门率先行动,优先解决好流动人口的就业、教育、医疗、计生、维权等问题,加快“暂住、就业、计生”三证合一的进度。进一步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网络的建设、考核机制的建设和各方面工作责任的落实。
(四)加强部门联动,切实提高流动人口权益保障。针对年初流动人口流入数量大、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严峻的特点,各部门要加强通力合作,重点解决就业服务和劳资矛盾等问题,加强法律援助和维权保障,使流动人口劳资纠纷调处率达到95%的目标。各地根据实际,探索建立群体性事性预警机制,使流动人口中的群体性事件能发现得早,处理得及时,以更好地为*的经济社会建设服务。
二、方法措施
(一)健全工作格局,大力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队伍建设。一是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网络。各镇(街道)加大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投入,尽快设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领导小组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在流动人口300人以上的村居和100名以上的企业设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按500:1标准选拔配备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协管员队伍,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发挥一职多能的作用把驻村干部、指导员、大学生村官等人员充实到基层服务管理队伍中去, 认真吸收兄弟单位的成功经验,在当地推出村级服务管理站“样版”,通过以点带面有步骤地在各村(居、企业)推进村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建设,积极摸索与村级综治管理站的合署办公模式,理顺服务管理队伍的管理体制,初步建立覆盖全市的流动人口管理网络。二是落实部门职责。建立并发挥全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及其办公室的作用,明确落实*、人事、劳动、计生、教育、建设、城管、工商、税务、卫生、交通、民政、农业、司法等部门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各部门结合自身特点制订出相应的服务管理工作计划,在专项行动期间要进行一次涉及本行业的流动人口基本情况排查摸底,对本部门全年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并认真加以落实。
(二)加强宣传发动工作,营造良好专项行动氛围。各镇(街道)、各部门要逐级召开会议、统一思想认识。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全面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出租房屋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及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