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目标
通过理顺工作关系,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健全“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四级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体系,形成市、镇(街道)、村三级齐抓共管的城乡环卫工作新格局。到2010年,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规范建设达标率达100%,初步建立与社会经济和城乡建设发展相适应的环卫管理体系和环卫服务体系。实现垃圾从以简易填埋和简易焚烧为主逐步向卫生填埋和带有烟气处理设备的焚烧处置方式过渡,市域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其中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市所有行政村实现村内垃圾“日日清”,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集中处理率达90%以上。今年确保80%以上行政村实现垃圾“日日清”。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城乡统筹,资源整合,动态管理”的原则,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创造整洁、优美、舒心、和谐的人居环境,逐步实现城乡环卫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内容
(一)基础设施建设和整合(责任单位:市农办,市建设规划局,各有关镇、街道)
编制全市镇级中转站和垃圾收运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完成东部地区垃圾处理设施的规划、选址和可行性研究工作。建成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并顺利投入试运行,完成对现运行的5座镇级垃圾填埋场的封场工作,加快市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逐步缩少市垃圾填埋场的填埋处理规模,确保生态安全。全市再增加垃圾中转站8座,总数达到26座。
(二)队伍建设(责任单位:市农办,市建设规划局,各镇、街道)
全面充实和调整保洁员队伍,根据村域面积、人口分布合理配置保洁员,按常住人口每300—500人配备1名的要求组建保洁员队伍。招选保洁员原则上优先安排年富力强的人员担任并及时更换不能胜任保洁工作的保洁员。
(三)硬件建设(责任单位:市农办,市建设规划局,各镇、街道)
进一步完善环卫硬件设施建设,各村居要按照每幢至少设立2只垃圾箱,每村设有1座垃圾收集房或自卸垃圾箱,根据保洁员人数相应配置扫帚、人力(机动)收集车等清扫清运设备。
(四)制度建设(责任单位:市农办,市建设规划局,各镇、街道,各村、居)
1、保洁员定责定薪制度。各村(居)与保洁员签订《环卫承包合同》和《环卫工作责任状》,明确工作职责、保洁区域、工资奖金,日清日运,并落实好五项职责:一清扫(包括村内主次干道清扫、村部内外清扫及桌面清洗、公园、绿化带及休闲健身等公共场所清扫);二收集(村内住户的生活垃圾收集);三冲洗(公共厕所的冲洗);四养护(花草树木的养护);五保洁(河面、河岸两侧、塘溪沟渠内的保洁)。实行保洁员工资加奖金制度(原则上按全市环卫行业平均工资奖金总额为基数,提取20%为月考核奖金),以此来调动保洁员的工作积极性。
2、“三包”保洁制度。(1)户包卫生:实行垃圾袋装化或家庭自备垃圾收集器(垃圾桶)。各住户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放置垃圾;养成不随地吐痰和乱扔瓜果皮核、烟蒂、纸屑等良好卫生习惯;每日收集好本户产生的垃圾供保洁员收取。(2)村包秩序:落实好本区域内每日的垃圾收集工作,将农村生活垃圾“日日清”相关规定写入《村规民约》、《村卫生公约》。制止乱倒垃圾、污物、污水、粪便和损坏环卫设施等行为;制止违章搭建和挖掘、破坏、占用人行道等行为;制止公共场所乱堆放废弃物、乱贴乱画、乱竖杆牌;制止借助树木搭棚和悬挂物品、损坏花草树木和绿化设施等行为。(3)镇包清运:镇一级配足垃圾清运车辆,安排好清运路线,及时完成辖区范围内垃圾的清运任务。
3、公众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