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目标
通过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网络,进一步探索食品安全工作机制,促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自律,引导广大群众安全消费,使我街道的食品安全工作达到组织管理健全、宣传教育普及、农产品质量、生产加工食品质量、流通领域食品、餐饮消费食品的安全。
二、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街道办事处统一领导,各办公室、各有关部门、单位共同参与的工作方针,围绕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使我街道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各项监管措施进一步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工作安全
(一)组织实施时间:2009年7月-2009年12月。
(二)工作内容及责任分工:
1、加强组织管理和宣传教育
(1)食品安全示范街道创建工作纳入办事处议事日程,列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主要领导重视,抓好落实;各部门单位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示范街道创建活动。
(2)街道有食品安全分管领导,建立专门管理机构,配备与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人员、经费和工作条件,建立专(兼)职食品安全监管队伍;行政村、社区有食品安全协管员。
(3)食品安全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总结,并纳入政府目标管理,措施得力,定期检查落实。
(4)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健全、建立街道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5)食物中毒和食品安全事件报告、应急处置制度健全。近两年来未发生食品安全等级事故。
(6)有食品安全宣传工作计划,开展“六进五个一”宣传活动进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家庭活动,做到每个村、社区有一名食品安全信息员、一个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栏、一幅食品安全宣传画、每户备有一本食品安全知识小册子、学校每个学期开辟一堂食品安全知识专题课,普及消费者食品安全和法律法规知识。
(7)食品安全知识纳入中、小学健康教育课,做到有教师、有课本、有课时、有评价。
(8)街道所在地有2块以上宣传画或宣传牌和2条以上永久性标语,设立食品安全宣传栏或板报,定期更新内容,每季度不少于1期。
责任单位:街道社管办、各学校
2、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1)实行农产品产地编码制度,按照合作社到户、无公害基地到户、认证农产品生产基地到户、当地主导产业到户的“四到户”要求,编码卡发放率达到100%,引导农民自觉使用。
(2)主导农产品推广应用标准化生产模式图;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业龙头企业等实施主体有完善的质量安全控制措施,做到统一供种、统一植保、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销售;有农产品生产档案。
(3)农资经营市场规范有序,大力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物,未发现使用国家明文规定的禁用药物。药物残留超标和主要动植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
(4)主要特色农(水)产品获得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或无公害农(水)产品标志,认证标志、标记使用规范;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有明显的标志牌。
责任单位:农综服务中心。
3、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食品质量监管
(1)全面掌握辖区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基本情况;无食品生产单位无证照生产加工食品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