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原则
(1)全民性
首先,全民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其对象是包括接受正规教育的在校学生在内的,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和不同文化程度的广大公民,因而应满足包括工人、农民、公务员等各行各业就业人员以及家庭主妇、未成年人、老人等在内的教学对象多样化的需求;其次,公民是全民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建设的参与主体,实施要充分调动全体人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基础性
首先,它是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奠基性工程之一,着眼于培养公民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信念和习惯,培养公民科学素质的宽厚底蕴,为整个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作为一项基础工程,它强调面向全民的基础性科学教育与培训,而不是学科性的、专业的、体系化科学知识传授。第三,坚持平民化的建设原则。即面向普通老百姓,贴近民众,贴近生活,在内容、形式和实施策略上,都应以亲民为宗旨。
(3)长效性
全民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是一项长远事业,在宏观规划、设计和制订各项相关制度及配套措施、进行各项相应建设过程中,不仅应努力使当前的基础配置和保障机制能胜任和满足各类科学教育与培训的需要,同时还要着眼长远,注重硬件和软件建设的相对稳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二、三大任务
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工作会议的意见,我区全民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主要由三大任务组成:
1.教师队伍建设
培养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胜任各类科学教育与培训任务的教师队伍。
措施:
(1)依托现有学校师资资源,建立起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教的过硬志愿者队伍
——广泛招募在校教师,建设骨干志愿者队伍。通过规范的发动、招募、培训程序,向全区中小学招募志愿者,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形成一支训练有素的志愿者队伍。
——逐步形成一套有助于教师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工作机制。通过政策导向,积极鼓励在职教师加入志愿者队伍。将志愿者工作纳入教师工作绩效考核范围,在教师评价、评优、晋升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逐步探索教师志愿者队伍的管理方式和办法,使之能适应全民科学教育与培训的需求。
——以在校教师为主体,以社会各界科学教育人才为补充。积极吸收在校大学生、待业高校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离退休科技工作者等加入志愿者队伍,作为有效的补充,增强志愿者队伍的多元性。
(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鼓励教师大胆创新,改革教学方法。支持和鼓励教师从面向成人的、非正规科学教育的特点出发,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结合教学改革,积极开展全民科学教育教师的针对性培训和继续教育。
——积极推行教学现代化改革。支持有条件的社区积极尝试网上学校、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