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要坚持积极、稳妥、创新、务实的基本原则。要坚持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积极进取,鼓励创新,探寻做好实验工作的有效方法;要切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确保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防止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要加强领导和指导,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创造具有*特色的课程改革经验;要注重研究新课程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改进工作,及时总结,为下阶段的实验工作打好基础。
2.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又一次深刻变革。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逐步建立起顺应时代、符合省情、充满活力、富有实效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为造就大批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二、实验工作的目标与任务
3.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目标和任务。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
——按照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规定,针对我省普通高中教学的实际情况,开齐开足必修课程,合理设置选修课程,积极开发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尤其要保证体育与健康、艺术、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建立校内选课制度和学分管理制度,指导学生在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自主选择修习课程,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创设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究、乐于合作的教育环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研究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的新型教学组织和学生管理形式,保持正常、规范的教学秩序,初步建立起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新课程实验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与研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建立科学、规范、公正的教科书选用制度,认真规划、积极开发新课程实施所需的课程资源,建立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网络,切实加强教学用书的管理。
——按照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建立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制度。要加强对高中学校教育质量的监测。制定符合素质教育方向、有利于高中新课程实施、具有*特色的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
三、实验工作的组织实施
(一) 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4.调整和充实“*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由各市教育局分管领导和教研室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