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公文处理 >> 活动方案 >> 正文
交通局公路三乱整治方案

一、组织领导

县交通局成立治理公路“三乱”领导小组,由副局长肖美惠任组长,叶贵华、白加祥任副组长,刘学文、刀加寿、林海、陈德云、王有芳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公路路政管理所,由叶贵华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州、县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惩防并举、预防为主”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标本兼治、注重源头治理,加强监督检查,不断优化环境,巩固已有成果,严防“三乱”反弹,确保实现*县交通系统无“三乱”目标。

三、主要工作措施

1、进一步提高对治理公路“三乱”工作的认识。公路是城乡经济交流和人民生活交流的重要通道,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保障公路、水路畅通与安全,维护正常的交通秩序,直接关系到构建和谐交通,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三乱”行为不仅影响交通运输的安全与畅通,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它还影响一个地方的法制环境、服务环境、改革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滋生不稳定因素,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和声誉。作为交通行业主管部门,务必认真贯彻执行上级纪检和政府部门会议精神,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优经济发展环境的高度来加深对治理公路“三乱”工作的认识,并将其纳入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2、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一把手负总责”的方针,建立和完善治理公路“三乱”的责任机制和工作机制,把治理公路“三乱”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内容,纳入行政监察工作的重要考核指标,细化责任分解,严格责任考核,强化责任追究。

3、积极开展“服务创新年”活动。树立执法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加大源头治理公路“三乱”的力度,加强单位行政执法资格管理,规范行政执法程序,严格执行收费标准。一是完善收支两条线,实行收费、稽查、调处三分离的管理机制;二是最大限度方便车主缴费,继续实行合同约定,设点代征、全年优惠、包干计征、整缴减免、温馨提示等人性化管理方式;三是巩固行政服务中心窗口首席代表制成果,全面推行交通“一站式”行政服务;四是进一步强化公路养护与安保工程。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提高通畅能力,重点整治危险路段,实施公路安保工程。

4、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法水平。交通行政执法执政单位和人员一定要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坚持执法公正、公开、公平原则,树立勤政、廉政、为民、高效的工作理念。自觉履行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学以致用的好学作风,勤廉高效的工作作风,健康高尚的生活作风,积极推进交通系统“形象素质工程”建设。

5、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纪行为,保持高压态势,查处违纪行为,是治理公路“三乱”的重要手段。一是高度重视涉及“三乱”行为的来信来访,领导重视,及时调查,依法查处。二是建立督导检查制度,建立治理“三乱”责任上报制度,分片包干,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各单位按其各自的职责与工作特点,一月进行一次查访,各单位主管负责人要不定期地开展暗访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三是认真贯彻执行上级下达的各项文件精神,始终保持反弹摘牌的工作态势,确保县域内公路无“三乱”的良好态势。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工商局打击黑恶势力整治方案
       档案局作风建设整治方案
       招考农村教师进城方案
       国土局完善党组教育整治方案
       县委领导科学管理整改方案
       县委领导山区综治整治方案
       工商局解放思想整改方案
       秋冬季农业开发整治方案
       工商局食品安全管理方案
       烟草局深化专卖管理整治方案
     
    入党思想汇报—先锋队篇
    区委办档案局联合支部组下基层总…
    规范办学年活动上的讲话稿范文
    环境与设备工程系创先争优活动方…
    县委加强卫生改革发展讲话
    人口普查实施方案
    变电站安全培训制度
    市对外文体交流方案
    有关提升市政府国有资产管理的调…
    壮大民营经济对策与建议
    道路交通和消防管理工作意见
    交通系统年终总结
    交通局推进效能建设实施意见
    交通基础设备建设实施意见
    构建畅通交通网实施工作意见
    交通系统年度工作要点
    交通运输局应对客流高峰工作
    加强农村交通管理工作意见
    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管理办法
    城乡交通秩序整治工作报告
    活动方案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