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建标准与任务分工
(一)完善组织协调机制及责任体系。
1、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组织协调机构成立镇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建镇、村食品安全巡查组。镇、村两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覆盖面达到100%。各相关监管部门成立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内设机构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食品安全工作有组织领导,有计划部署,有检查考核。
2、建立健全责任体系。构建镇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镇政府与各行政村及相关监管部门签订《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书》、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与食品经营者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食品安全工作纳入镇政府对各行政村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
(二)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生动活泼,形式多样。
完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组织协调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活动。将食品安全教育列入中小学公共安全和健康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进千家”宣传活动。采用横幅、标语、板报等宣传阵地,建立宣传栏目或宣传版块。
(三)种植养殖环节。
1、广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认真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推进活动。辖区内主要农产品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制定标准化生产模式图。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2、有效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加大农业投入品执法检查力度,杜绝损农事件或因使用违禁药物引起食用农产品中毒事件。各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农业投入品进货记录齐全。依法查处无证照生产经营以及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和国家明令淘汰、禁用农业投入品违法违规行为。创建期间不能有发生假冒伪劣投入品损农事件或因使用违禁药物引起食用农产品中毒事件。
3、对水产养殖生产者开展源头管理培训。组织渔药和饲料监控及初级水产品的残留监控。完善整改措施,落实追溯制度。
4、对生产中和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加强监督抽查,鲜活农(畜、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
(四)生产加工环节。
1、有效规范食品生产加工行为。进一步实施食品和食品相关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依法查处各类食品无证生产行为,加强巡查和专项抽查。各食品生产加工单位进货记录齐全。当地企业生产的食品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
2、深入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整治,依法取缔无证生产小作坊。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建档率及目录监管率100%。逐步建立起有效的小企业、小作坊质量安全控制体系。
3、有效规范生产加工行为,开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加工食品专项行动。加大对无证生产加工查处力度,依法查处各类食品的无证生产行为,严厉打击黑窝点和在食品生产加工中使用非食品原料、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有效遏制严重食品违法案件的发生。
(五)食品流通环节。
1、推进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示范市场建设,发挥引导和示范带头作用,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鼓励名优食品在农村市场流通。90%的行政村建立了“食品安全示范店”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连锁店,食品统一配送率达到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