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标任务
通过整改,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解决好阻碍交通事业发展的问题,解决好政风行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努力营造“干事、创业、为民”的良好氛围,力争到2010年底,有效地解决影响和制约全市交通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实现三大目标体系:
1、落实“三个服务”。一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5年迈好3大步,再造一个新*”的发展目标,自觉加快交通发展,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网络化、规模化程度,为经济社会全局的发展增创新优势、提供新动力、拓展新领域,形成满足需求、适度超前的支撑和保障能力,形成*经济社会更具竞争力的发展环境。二是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中央、省、市要求,继续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交通运输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完善延伸“村村通”工程,逐步实现“户户通”,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三是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进一步深化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城乡公共交通资源相互衔接、方便快捷的客运网络。大力实施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不断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便捷度、舒适度,不断增加公共交通服务的有效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公共交通服务的效率、质量和水平,让人民群众出行满意。
2、推进“三个一体化”。一是各种运输方式一体化,即在保持公路活力、提高公路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注重各种运输方式内部不同等级设施之间的比例结构;二是城乡交通发展一体化,即强化城市交通与区域交通的衔接,重点加强农村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组织管理,提高农村交通公共服务水平;三是区域交通发展一体化,即加快推进区域内的交通运输一体化,分类指导各乡镇的交通发展。
3、实现“三个有机衔接”。一是注重各种交通网络的衔接和协调,以整体效益更大、比例结构更优的目标,对各种交通网络进行整合。二是注重境内外交通通道、走廊的衔接和协调,紧贴我市城镇体系和生产力布局,加快构建由多种运输方式有机构成的选择更自由、运行更可靠的大通道和大走廊。三是注重枢纽的衔接和协调,以实现客运零换乘、货运无缝衔接为目标,突出加强交通运输枢纽的整合,引导各种运输场站共建共享和加强连接性设施建设。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按照局党委《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全市交通工作实际,对梳理出的影响和制约交通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归类,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逐条制定整改措施。对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立即整改,对暂不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积极创造条件,明确时限,分步实施,有效解决,确保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三、分析梳理
通过对方方面面反馈上来的意见、建议及查摆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提炼,共整理归纳出影响和制约我市交通事业科学发展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7项突出问题:(1)交通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有一定差距;(2)综合交通发展程度与管理体制机制还不相适应;(3)现有管理养护水平与百姓安全便捷出行需求不相适应;(4)部分干部职工思想观念与交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求还跟不上;(5)部分干部职工规范执法、服务质量与科学发展要求不相适应;(6)交通改革相对滞后,部分环节与市场体制不适应;(7)局机关内部管理与政府部门“两转两提”的要求还不相适应。针对这些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逐项认真进行分析,科学分类,将其划分为“具备解决条件,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