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公文处理 >> 活动方案 >> 正文
民政办公室参照管理方案

管理权限确认不宜参加登记的。

(四)暂缓登记的对象。新录用的原依照管理的公务员(参照管理的工作人员)在试用期内暂缓登记,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按规定予以登记;原未依照(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的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中,符合登记对象、条件规定,但参加工作不满一年的人员(含在试用期内的)暂缓登记,试用期结束并工作满一年时按规定办理登记;纪检、监察机关或者司法机关立案审查尚未结案的人员暂缓登记,结案后符合登记条件的按规定予以登记。

     四、职位设置

(一)区政务服务中心人员编制6名,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综合科、电子政务科、规服科、协调督察科4个科级领导职数,科级非领导职数2名。

(二)区方志办人员编制8名,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区志工作科、年鉴地情科2个科级领导职数,科级非领导职数1名。

     五、实施步骤

按照“严格政策、深入调研、审慎处理、稳妥推进”的原则,在区政府办公室参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下,按照“公布职位及任职条件、自愿申请、组织审查、考试考核、确定职务与级别、填表报批登记”的程序,采取考核登记和考试考核登记两种办法,分类分步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领导小组,并组织学习政策文件,掌握职位设置、人员登记、确定职务级别、工资套改等政策规定、工作要求和工作纪律,明确各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并制定实施方案报人事局审核。

(二)确定职位职数。依据机构编制部门确定的机构规格、职能、编制数、领导职数以及按照《综合管理类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管理办法》(中发〔20*〕9号)规定,提出计算非领导职务职数有意见,确定职位名称、职位层次、职位职责和职位数量。

(三)个人申请,组织申查。公布所设职位及任职条件,所属人员自愿提出申请,区政府办公室参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按照规定的登记范围和条件,对自愿申请参照管理的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并对符合登记范围和条件的人员,按以下条件确定拟考核登记人员和拟考试考核登记人员:

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纳入拟考核登记:

(1)公务员法实施前依照(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的事业单位中已按照规定过渡的;

(2)接收安置的军队转业干部;

(3)实施登记时担任副科级及以上领导职务或副县(处)级及以上非领导职务的;

(4)原依照(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的事业单位根据《*省党的机关工作者录用办法》(川组通〔1996〕54号)、《*省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暂行办法》(省政府令第99号)和《公务员录用规定》(国人部发〔20*〕134号)公开考试录用的;

(5)根据中组部《关于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的通知》(中组发〔*〕10号)和《关于进一步做好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的通知》(组通字〔*〕3号)通过公务员录用考试录用的选调生;

(6)从机关具有公务员身份和参照管理单位具有“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中调入的;

(7)其他具有原“依照管理的公务员(参照管理的工作人员)”身份的。

2、纳入考试考核登记人员条件:纳入拟登记范围,不符合考核登记条件的人员。

3、暂缓登记的人员按上述条件确定考核登记或考试考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民政局职位设置方案
       质监局特种设备整治方案
       食品安全示范县完善整顿方案
       部门安全生产管理整顿方案
       计生委权力公开实施方案
       教育局安全隐患治理方案
       美容院安全整治实施方案
       行业加强安全生产整治方案
       城管局加快大接访活动发展方案
       手牵手救灾募捐活动方案
     
    专题组织生活会个人发言提纲
    法治理念教育知识竞赛业务试题公…
    市领导建县60周年庆典暨旅游招商…
    乡镇为民办实事典型发言材料
    两新组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总…
    学院学生课堂考勤制度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心得体会…
    卫生城市创建讲话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组织理论文章
    服务全国扩大对内开放若干政策意…
    党政办加强政务服务工作意见
    民政事业跨越式发展工作意见
    民政局创先争优工作报告
    办公室优化环境工作方案
    加强民政工作意见
    民政局年终工作计划
    民政局目标考核自查报告
    办公厅整顿交通秩序工作方案
    民政局安排救助计划
    市领导在民政会议上的讲话
    活动方案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